当前位置:首页 » 省考国考 » 2007国考申论

2007国考申论

发布时间: 2020-12-19 06:39:40

① 200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
公务员考试是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用于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试;是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按照确定的招录计划,针对相应的空缺职位进行的面向社会的、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凡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公共科目笔试是根据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所有报考者进行的考试。通过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将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公共科目笔试合格的报考者参加专业考试和面试等。
二、考试科目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
三、考试方式
公共科目笔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四、试卷内容、结构及题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潜能。试卷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解答:B)
又例如:
一个治学严谨的大学,开办一个专业非常 ,不仅要考虑专业的成熟程度,还要看本校有无学科优势,有无财政能力支持这一学科的长期发展。
A.严格 B.在行C.前瞻 D.慎重
(解答:D)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重点测查报考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型。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3, 5, 7, 9, ( )
A.7 B.8 C.11 D.13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报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在例题中,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报考者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义工:职员
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初学者:生手D.志愿者:雇员
解答:志愿者与义工、雇员与职员词义相同,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侧重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
例题: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况图
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
1.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答: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B.Ⅰ和ⅢC.Ⅰ和ⅡD.Ⅰ、Ⅱ和Ⅲ
(解答:A)
(二)申论
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国考行测跟申论各占多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合格的分数占比如下。

报考中央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110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60分。

报考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10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60分。

报考市(地)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100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55分。

报考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9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50分。

(2)2007国考申论扩展阅读: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07、2008、2009、2010年国考都是140题,2011年为135题,要求在120分钟内完成,满分100分;《申论》满分也是100分,要求在180分钟内完成。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与常识判断五个部分。《申论》往年一般包括5~6道大题,分成“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和“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两种情况,更加重视对这两类考试不同能力的考察。

③ 国考申论和省考申论有什么区别吗

1.主题选取
国考中主题的选取较为宏观,并且近几年的考试中选取的主题多为两方面融合,比如2018年的考试中,“想象力”为经济和文化的结合,选取的较为抽象的话题,这也就以为这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考生的理解能力的测查要求更高,考生必须具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更要具备对主题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主题的理解要更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在省级公务员考试的中,主题的选取要更加具体化,虽然也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大方面选取主题,但是主题多数源于其中单一方面,如2019年山东省考考查“民生跟着民声走”“有事好商量”等。因此从主题方面来说国考测查考生的能力要高于省考。
2.材料选择
国考中的材料确立,以案例、数据和观点理论作为载体,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对于主题进行全面的阐释,维度更为全面,阐述更为多元,更为宏观。山东省考中,材料的多数以案例型的材料为主,观点型次之,材料相较于国考均较为具体和浅显,材料和主题的关联度上也更好把握。因此在材料的确立方面,和主题相对应,国考要比省考的材料在理解难度上更高一些。
3.题型分布
国考中试题为五道题,可能是五道单独的题型,也可能采取“四大五小”的形式进行考察,五道题型为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其中对于提出对策题型的考察近几年较为弱化。山东省考中考察的题型也是五大题型,但是在试题方面,每年考察的趋势为四道题,其中以归纳概括、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为主,剩下一道题型在综合分析和提出对策中选取一道题,作为考察。
通过今天的分享,各位考生是不是对:“山东省考和国考的区别”有所了解了呢,了解考情是准备考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把握考察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希望各位考生把握住不多的复习时间,在2020山东省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④ 国考的申论和行测的满分是多少

满分都是一百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07、2008、2009、2010年国考都是140题,2011年为135题,要求回在120分答钟内完成,满分100;

《申论》满分也是100分,要求在180分钟内完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与常识判断五个部分。

(4)2007国考申论扩展阅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两门。考试没有指定教材。有关情况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相应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的考试大纲。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根据《招考简章》公布的面试人选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从通过最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的人员名单。

⑤ 2001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主题都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01年-2014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题材
年份 题材 归属领域
2001药品安全监管政治+社会
2002网络监管文化
2003安全生产经济+社会
2004城市交通拥堵经济
2005“三农”问题经济
2006应对突发事件政治+社会
2007耕地保护经济
2008怒江水电开发经济+生态
2009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经济
2010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经济+生态
2011(省级以上)黄河精神和中华文化文化+生态
(市(地)以下)农村地区教育问题和农村文化问题文化+社会
2012(省级以上0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文化+社会
(市(地)以下)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文化+社会
2013(省级以上)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文化+社会
(市(地)以下)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社会
2014(省级以上)社会心理健康与社会心态文化+社会
(市(地)以下)青年心理问题与国民幸福感文化+社会
更多详情请咨询龙岩中公教育http://longyan.offcn.com/?wt.mc_id=bd9312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⑥ 2007年山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

07山东乡镇公务员申论试题,第一题(含材料),
(一)给定资料其反映:"钱从哪里来y这几乎是所有村干部最关心的问题。一些村集体税费改革少了收入,企业改制断了收入,招商引资没有收入,转移文付人不敷出,正常运转难以为继。"请根据给定资料1一2,谈谈你对"村集体钱该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看法。(字数不超过250字,满分10分)
给定资料
1.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转移文付后,一些农村行政村出现经费短缺。江苏省扬州市行江区有184个行政村,2004年村级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51个村,20-30万元的有14个村,10-20万元的有47个村,10万元以下的有72个村。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刚性支出需要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刚性支出也不少于10万元,而目前大多数村级集体无钱办事、难以办事。
据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全省1480个乡镇的统计汇总表明,无外债乡镇仅有58个,占3.92%;乡镇债务在50万元以下的有385个,占26.01%;50-100万元的319个,占21.55%;100-200万元的381个,占25.74%;100一500万元的263个,占17.8%;500万元以上的74个,占50%
以湖南省为例,目前全省乡村两级的债务还有320亿元,乡均负债979万元,村均负债达24万元。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负债更为严重。如长沙市118个乡镇,仅有一个乡镇无负债,全市乡镇负债总额为24.6亿元,平均负债达到2091万元。在调查时,许多基层干部提出,乡镇负债仅靠乡镇自身的财力是无法化解的。
四川省岳池县50%以上即4000多名乡(镇)、村、组干部,人均累计垫交历年上清下不清的税费等尾欠款近6000元,成为压在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头上的一项沉重负担。
“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不少村"税费改革少了收入,企业改制断了收人,招商引资没有收入,转移支付入不敷出,正常运转难以为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太多,老的投入没完成,新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扩这几乎是所有村干部最关心的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财务运转的一些主要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常运转大都靠借钱度日。总结起来,借债有两个来源:一个办法是每年年底,许多村都会向乡镇政府打报告,以各种名义要求补助。这些补助,在乡镇政府看来都是"暂借款",而在村子看来都是"赞助款"或困难补助,是不打算还的。另一个办法是村干部用个人名义向农民借款。这些借款一般具有小额、多笔、高利、短期的特点,主要用于维持村集体财务运转,有的也用来充当税款,完成收入基数。
这些借款多发生在年底,是为了还旧债和借新债。在调查的山东省不少乡村,借债已经成为村集体财务运转的主要手段。每个村长上任以后,首先就是想办法筹集资金来发放拖欠的工资和维持日常运转。
拖欠也是一个类似借款的手段。由于缺少可用资金,有些村干部的作风变得“无赖”化。“吃饭欠饭钱,住店欠店钱”,可以说是“能欠就欠”、“无所不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工程队欠款,无论是修路架桥、盖楼建校,还是搞农田水利,几乎每个公共建设项目都有工程欠款,这些欠款占到建设款的20%一90%不等。在调查的一些村子中,几乎没有不拖欠工程款的。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队欠款名义上受损的是包工头,实际受损的则是建筑队的农民。
村集体债务的规模很大,其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历史性负债,这类债务的增长是以利息方式实现的。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债务。在新增债务中,向银行和信用社借款或者贷款几乎没有了,这主要是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结果。新增债务大部分是向个人借款、向上级机构借款和拖欠工程款。
除了“借”和“欠”之外,村干部还有两种办法搞钱。一是“跑”,就是利用各种关系,去上边跑项目、要资金。近年来,村干部越来越重视“跑项目”,有些地区甚至给“跑”,项目成功者回扣或奖励。这不但使得上上下下设租、寻租之风愈演愈烈,而且也使得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用“跑”来的钱维持日常运转等现象变得公开化和普遍化。
2007年3月6日《光明日报》载文:农村改革20多年来,一个非常普遍的事实,就是在家庭承包经营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却在逐渐萎缩,有的甚至债台高筑,服务功能基本丧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层经营;体制电,集体这个经营层次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改革初期的集体经济基本脱胎费火屡余谴瞬期的祭大锅饭;"体制"产权虚置,人人有份,又人人都不太对集体经济关心负责。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也很难弥补这种制度缺陷。
2.形成农村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逐项分析后看到,政府主导下实施的社会公益事业欠债,是构成农村债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村级债务的构成主要是村级兴办各种公益事业的投入和兴办企业造成的亏损,以及以前举债完成的各种税费任务。村级债务链已成为严重束缚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牵绊,也为村级管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近年来,在山东省不少村子,因债务问题债权人起诉村委会的案例缕缕发生,弄得村干部疲于应诉。有的村还为偿还债务,将机动地或者荒山一卖就是二三十年,集体资产所剩无几。
由于农村情况不同,集体经济强弱不同,而修路、修学校、装闭路电视、通自来水等社会公益事业大多是由各级政府主导实施的,村一级迫于形势和压力不得不搞。因此,有些政府主导的“民心工程”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由于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急于求成的“形象工程"、高标准的“政绩工程”反而成了老百姓害怕的“担心工程”,加重了农村债务,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一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于莎燕向记者介绍了该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些做法。他们从完善村级“双层经营”体制入手,着力对传统的集体经济进行功能再造,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或技术入股,通过资本联合或劳动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组织及联合体,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绥化市目前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368个,重点发展了畜牧养殖型、产业承接型、特色经济型、劳务输出型和农机合作型“五型”合作经济组织,确立了“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组织十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已累计助农增收达10亿多元。
于莎燕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不仅是深化农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有效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为此,她建议:围绕深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八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国家方针政策的层面,进一步加以明确,大张旗鼓地支持、鼓励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进行大力扶持,着力解决村级债务间题。对现有的村级资产、资源要进行必要的产权改造,能租则租,能包则包,能参股则参股,以盘活现有集体资产。

解答:
农村债务的形成既有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管理体制的制约。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必须从旧债和新债两个角度来寻找途径。必须从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合作,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
第一、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缩减支出。
第二、强化乡村财务监督机制,杜绝乡村经费支出膨胀。
第三、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集体收入。
第四、加快对现有的村级资产、资源的产权改造,以盘活现有集体资产。(209字)

⑦ 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一、总体情况

材料所反映的特定事实是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与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相比,07年的申论考试材料难度降低,但题目难度提高。下面我讲结合

我们在辅导当中的解题技巧和套路做具体分析:

1.材料之间的逻辑构成及其基本内容

我们一直强调,战胜申论考试最大的技巧就是吃透材料,用材料说话。根据申论考试的特点,我们认为考生只有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勾画关键词和关键句(例如首尾句、关联词、常见词),概括段落大意,分门别类等步骤系统地把握材料的基本内容和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从整体上应对试题,从而有可能实现申论考试的高分突破。这是因为,历年的申论材料都在命题专家的精心设计下,具有相对清晰的逻辑层次,而今年的申论材料的逻辑层次尤其清晰。

泛泛地讲是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利用问题,但是具体来说,通过仔细地阅读材料,我们应当看到,所有的材料实际上可以清楚地分为两部分:

第1、2段材料介绍的是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农村的土地资源在征用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3、4、5、6、7段材料讲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循环利用的问题。

这两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实际上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如何妥善地使用和保护现有土地存量和如何通过循环利用有效扩大土地增量两个问题。

与第一个大问题——农村土地的征用流转问题相关的第1、2段材料,我们又可以按照社会现象的问题表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的逻辑关系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

不难发现,在这一部分,特定的社会事实就是农村土地的征用流转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城郊耕地被占用面积过大,造成耕地荒废。同时,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土地征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寻租,导致腐败。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政府低价征收、高价出售,从中获利;村委会贱卖土地,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补偿不足以农民创业、政府没有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

有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要区分两种市场。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两级市场,首先是政府征用,然后转给其他企业,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与第二个大问题——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第3、4、5、6、7段材料,我们也可以按照社会现象的问题表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的逻辑关系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

很明确这一部分的特定事实就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问题表现:

土地重复利用率低,“地荒”假象,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力度不足。

原因:

土地的大量闲置;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圈地现象严重;农药、化肥、灌溉的过度投入破坏了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率。

对策措施:

无锡、首钢和河南在土地复垦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为例。

控制土地建设总体规模,积极复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制定和完善“土地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标准

2.试题的难度分析

紧扣大纲出题,突出了2007年考试大纲新增加内容的考查。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题目,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关于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要明确意识到是在考查科学发展观

在今年的考试中,对“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实际上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上面我们对申论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延续了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一贯风格——密切联系热点理论,以点带面,反映复杂而又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今年的申论材料尽管从表面看起来是反映了土地资源的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第一,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驱动和扭曲政绩观的指导下对农民土地的低征高售。我们都知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因此这个问题与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并且处于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维度。

第二,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上访、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问题又和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涉及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维度。同时,材料中提到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不足以创业、政府也没有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这涉及到了农民的民生问题,也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密切相关。

第三,第3-7段材料中关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问题,实际上是通过减少污染等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和循环利用,这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自然和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这实际上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维度。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个人认为,今年的申论命题是近几年来最为经典的一次,今年的申论命题紧跟中央,关注现实,但又含而不露,很有味道。

不言而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土地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揭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和精神是突破今年申论考试最后一个题《命脉》的关键所在。

(2)关于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我们一直强调,“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这句话在今年的申论考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年的无论是第二题的“评价”、第三题的“目的、意义”,还是“名词解释”都需要考生具备极强的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看起来,这些题目有些无从下手,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材料里,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第二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3-7”,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实际上,这里的“评价”可以理解为“认知”或“观察”的意思,因为问题问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如何评价。因此,这里完全可以做这样的置换。那么理解了这一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个题的答案都能够在材料中找到,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3-7的概括。第3段材料讲的是江苏省经验,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土地复耕的问题,控制大户采取低密度,坚决制止别墅。实际上还是采取复耕的办法,控制土地的量。第4段材料强调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第5段材料讲控制土地闲置。第6段材料强调建设用地的控制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平常训练的寻找关键句的本事在这里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第三题,让你谈“目的和意义”,实际上就是让你谈“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的原因,也就是谈“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的好处。这个从材料当中也很容易概括,在此不赘述。解释“土地存量”和“地荒”其实也不难,关键还是在阅读分析材料。

(3)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具体和务实,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根源

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向来是申论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今年申论考试在这方面的考查既不是就某个宏观问题或中观问题提出对策,也不是对既有对策的有效性分析,而是对某个非常具体的微观问题提出对策。坦率的说,这个题目是比较难的,一是因为题目非常具体,而是因为涉及相关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常识。回答这个问题不但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积累,需要养成关注热点问题,分析热点问题,善于读书看报的能力。

例如第四题第1个问题是“给定资料2”提到“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请进一步说明这两大类市场怎样区分,并谈谈在这两大类市场中怎样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关于第一个问题,通过材料我们知道:有学者指出,要区分两种市场,同时指出,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两级市场,首先是政府征用,然后转给其他企业,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农民在土地出让中利益受损的原因:一是当前政府土地一级市场里保持着绝对的垄断,企业无法进入土地的一级市场,只能在土地的二级市场里进行土地交易。因此,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低征高售的办法将土地转给企业从事商业运作,从中渔利。二是,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流转权和收益权)被固化到了集体(村民小组)身上,农民个人缺乏对土地的定价权利。那么,我们就应当想到,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就是应当区分征、占土地的用途。如果是公益性用途,必须提高征占用地的补偿标准;如果是商业性用途,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也就是说,按照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应当把土地市场区分为商业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和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允许企业进入到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商业性用途土地的交易,从而打破政府的垄断。并且要把土地的使用权固化到农民个人身上,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定价权利。

那么理解了一点,这个题的答案就有了:

l、两类市场是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和商业性用途的土地市场

措施

①打破农村集体对土地的垄断,把土地使用权固化到农民个人身上,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定价权利。

②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允许企业进入到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商业性用途土地的交易,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实际上这个题目的答案在我编著的《申论万能宝典》的第134页有明确的解释。

第四题的第2个问题: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15分)

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实际上比较简单的。就是思考三个问题:补偿费应该发多少?是否发到位?三是征用土地的用处。

土地补偿费应当是“土地面积×每亩单价”,那么这里就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在征用土地时,对农民土地的面积核算是否准确;二是每亩土地近几年的平均产值以及补偿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故意压低标准的问题。

补偿费是否发放到位的问题又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补偿费是否发出;二是补偿费是否按标准发出;三是补偿费是否真正发到了农民手中,还是被挤占挪用。

征用土地的用处就是看征用土地的兴建项目

二、解题思路分析

其实,有了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题目都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第一题和最后一题。

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这个题目延续了历来申论考试的传统,第一题就是概括主要内容。但是今年的这个题有一定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明确说概括什么;二是要求供负责同志参阅。实际上,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这道题其实和去年的第一题一样,就是让你写一个情况综述,概括材料1-2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在开头明确点名“供领导参阅”的字眼。其他部分就可以按照我们的概括主要内容的万能模式来谈。

现将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整理如下,供领导参阅。

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征用问题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河北北焦村和西营村土地征用情况比较有代表性。

河北北焦村土地征用基本情况为:第一,几乎所有耕地都已被占用,目前仅余30多亩耕地;第二,农民获得补偿费用过低,无法满足农民的损失。

西营村土地征用基本情况为:第一,补偿费用低。第二,目前为止职业技术学校只付给西营村补偿费用总额的1/3。第三,村委会违反《农村委员会组织法》,贱卖土地。第四,上访。

有专家认为造成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低价征收、高价出售,从中获利;村委会贱卖土地,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土地补偿不足以农民创业、政府没有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无地无业农民增多,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或即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应对。我国政府已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范审批权,并对补偿作了新的承诺:补偿已达到法定上限仍不足以使用权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也有专家认为将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面大类进行交易,可以得到农民得到应有补偿。

第五题: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与800字。

我个人认为这个题出的非常有意思,从题目的要求上充分体现了申论文章既严肃,又活泼的风格。以“命脉”为题非常艺术,从形式强调了申论文章的活泼性。但是我们的学员和明眼人应当看到,题目的具体要求还是要求你写一篇特殊的、官样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如果你看到题目“命脉”,就把它发挥为一篇洋洋洒洒、个性飞扬的杂文评论,那么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不管它的题目如何,这个文章还是要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写。

参考例文题纲:

标题:命脉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首先指出土地是人类,尤其是农民的命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土地没有得到可持续利用,出现了地荒的假象。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地规范土地的征用流转,有效地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刻不容缓。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论证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原因:(1)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价值难以有效发挥。(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3)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将农民置之度外。

必要性: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

第三部分:提出对策

各级政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政府行为,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真正开发好、利用好和保护好我们的命脉——土地资源。

(1)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好广大的农民的在土地问题上的切身利益,规范土地征用行为。

(2)建立健全土地征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规范农地征用用途,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地征用补偿政策,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建立一套完备的农地征用体系是眼前的当务之急。

(3)对失地失业农民要为其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健全各类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4)坚持可持续利用土地的方针,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创新,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促进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四部分:结尾

总之,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护好土地这一关系国家民生的命脉,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⑧ 2007年公务员考试的问题

07国家公务员考试日程
网上报名:10月14-24日
审查结果:10月16-26日
查报名版序权号:10月30日后
报名确认
网上:10月31日-11月6日
现场:11月3日-4日
打印准考证:11月18-23日
笔试、面试日程表
笔试时间:11月25日
行测:9:00-11:00
申论:14:00-16:30
查询成绩:12月底
面试时间:2007年3月左右

⑨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平均分是多少

2010国考后有抄人在论坛上做过一袭次较大规模的统计,结果是平均32分。实际上,论坛网友相比是比较认真的,真实平均分应该比这个再略低一些。最后估测国考应该是以30分为评分的标准平均分,(不包括不认真答题,未答完等情况)。 2007年官方数据是平均27.6分,也就是30除去那些例外情况。
另外行测的全体平均分是50分,每年按照这个分数确定每道题的分值。 (不包括不认真答题,未答完等情况)。

热点内容
国企办公室科员工作总结 发布:2021-03-16 21:54:56 浏览:462
关于当前村干部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2021-03-16 21:54:54 浏览:622
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条例 发布:2021-03-16 21:54:46 浏览:263
孝感网红村官 发布:2021-03-16 21:54:30 浏览:663
内蒙省考面试几道题 发布:2021-03-16 21:52:51 浏览:828
马鞍山公务员十级工资是多少 发布:2021-03-16 21:52:35 浏览:712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定义 发布:2021-03-16 21:52:32 浏览:108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录用管理系统 发布:2021-03-16 21:52:31 浏览:826
2013青海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515
浙江湖州公务员培训中心 发布:2021-03-16 21:51:02 浏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