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干部 » 村干部婚事丧事简办

村干部婚事丧事简办

发布时间: 2021-03-10 21:48:41

『壹』 丧事简办,不设灵堂,民政部门有奖励补助吗

丧事简办,不设灵堂,民政部门没有奖励补助,但是丧事简办可以省去一些不必的开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老人在时多孝顺,丧事简办。

『贰』 安徽党员干部随礼不得超50且不能就餐是怎么回事

党员干部随礼不超过50元,同时向农村、社区倡议50元的标准,建议修订“村规民约”时参考。日前,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出台《关于开展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意见》,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在全市139个村、23个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全市干群更新观念、革除陋习。




截至目前,界首市139个村、23个社区都设有“四会”,都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等写入了“村规民约”。

“市里制定标准,党员干部不好违反,进而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界首共有3100余例红白事实现了简办,累计节省开支2170万元,其中贫困户341例红白事,节约开支280余万元。

『叁』 新婚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是哪个部门提倡的

婚丧是民政部门管的,可能是民政局吧。

『肆』 现在唐农村丧事村书记阻碍怎么办

根据你说的情况,你是说问一下,现在农村丧事,村书记,阜外怎么办?如果是上边的政策不叫大操大,那是正确的

『伍』 江西鄱阳官方是如何要求丧事简办的

江西鄱阳官方:殡改倡导丧事简办集中安葬,绝大多数群众支持

鄱阳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绿色殡改方案主要是倡导群众丧事简办集中安葬,防止群众互相攀比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主要做法有:第一、鄱阳县对所有去世的群众都实行了免费火化(包括火化费、遗体运送费、遗体存放费用等),第二、依据县情民情鄱阳县要求每个村都必须要建设公益性墓地(确保都能够使用三十年以上),第三、所有的公益性墓地和火化的基本费用都是政府财政拿钱 补贴到村到人,第四、通过倡导绿色殡葬既可以为群众节约大量土地和森林资源又可以大量减轻群众负担,通过宣传发动和说服教育应该说当前我县的绿色殡改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支持鄱阳县的这项政策!!

『陆』 安徽金寨县农村红白喜事随礼有限额吗

合肥5月8日消息,“宴请不超过20桌,每桌不超过10菜1汤,直系亲属随礼不超过500元,本居民组群众随礼不超过100元……”近日,安徽省金寨县出台《关于弘扬时代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为农村婚丧喜庆事宜提出详细“指南”。

《意见》提出,要坚决防止“戴穷帽子、过富日子”现象,在扶贫帮扶中监督贫困户不得进行明显与其贫困户身份不符的高消费行为,不得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不得送高额彩礼,不得超限参与人情往来,不得超标准建设装修住房等。“这说出了很多村民的心声。”余静说。

对于金寨县这份“指南”的出台,网友们也纷纷点赞支持。网友“风雨无阻”留言道:“现在人情礼账太多了,真伤不起,这样好多了。”网友“钟作宝”则表示,这项新规既文明又合民意,一抓到底就好。

以上内容来自:新华网

『柒』 中国人结婚和办丧事为什么要随份子呢

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乱发请贴、乱发丧讣,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生意火爆,有的家里死了人,还大摆宴席,请道士做法场,请吹鼓手大吹大擂,请吊孝者哭唱吊孝。有的家庭“与时俱进”即已搞了非常隆重的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遗体告别仪式,而又转过头来按旧俗出大殡,整个丧事大办达一周之久;办婚事的年轻人,从订婚起就索要一两万元的彩礼,要三金,结婚时还要重金聘礼,要老人置办高档家俱,要豪华住房,并扬言现在不要结婚以后就晚了,说话也不算数了。结婚办喜宴,宴请亲朋好友,甚者长达半月。一些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连死人也死不起了。不但当事人有这种感叹,亲朋好友也是一样,谁家办事都要送礼,“人情”成了许多家庭的经济上的沉重包袱,有的家庭一个人一年的份子钱达4000—5000元之多,占工资—半;人们戏称“喜宴请柬”为红色罚款单。

纵观大操大办者有三类,一是“专心谋财”类,即借此创收型。这类人多为当政者、有权者,以办婚丧事作为谋财手段,借手中权力的威慑力赚取钱财,君不见,有的干部父母已早逝,现在又认干爹干妈,等干爹干妈死后又为干爹干妈出大殡,办丧事。第二类,为附和类。是“收回成本型”。这些人从心理上讲不喜欢大操大办,但是看见别人婚丧事都办,一怕栽面,二者他们也随了不少份子,付出了一定的成本,自己不能亏本,便借此机会给已随过份子的或即要随的发贴子,收回成本,于是也大操大办起来。第三类,为打肿脸充胖子类。多为平民百姓,自己没有条件办,也知道办事会花钱,会亏本,但是别人办事,怕自己不办事被人笑话,看不起,于是也就大操大办起来,结果办完事赔了一些钱,自己干认肚子痛。

这种不良风尚的形成有其社会背景,即(1)社会物质财富增多,经济发展使一些家庭有了经济基础;(2)餐饮业的发展为办事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社会上的一些干部带头办婚丧,群众照着干部的影子去做,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社会道德评价失衡;(4)攀比风盛行。这种风气是与我们建树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背道而驰的,人人深感其苦,深受其害。

婚丧事大操大办是封建、腐朽的遗毒,这种封建旧习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反而会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它往往在老规矩风俗人情的外衣下,形成—种束缚和控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无形力量,似如魔网罩在我们头上。我们提倡勤俭办一切事情。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有“成由节俭,败由奢”的看法。勤俭要求人们合理的安排开支,朴素节约,珍惜财富,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反对挥霍浪费行为。经济是家庭的命脉,勤俭直接涉及到家庭的幸福,勤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法则,而且是一个维护家庭发展和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和不断繁荣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大力提倡勤俭办婚丧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努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性的认识,从而以健康的文明新风代替旧风俗。

勤俭办婚丧事,就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倡导文明消费观,绝不盲目攀比,追求婚丧事中的高消费,要逐步引导人们增加精神消费的比例,如办婚事时旅游结婚,购买书籍,植育新婚纪念林等等。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一靠教育引导,二要靠群众自觉行动;另—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一是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各级干部党员要带头勤俭办婚丧事,要自觉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要自觉地说服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切决不参与大操大办、不为大操大办者助兴捧场。各级干部要教育广大群众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要为办理婚丧事者送精神礼,送道德礼,不送物质礼。要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红白理事会要努力完善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对招待亲友的范围、置办桌席的规模做出强令的规定,使红白事大操大办没有活动空间。要狠刹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如吊孝、念经、做道场、领魂、雇童男童女等等。要逐渐推广文明的婚丧事办理方式。如用遗体告别代替发丧、出殡,用播放哀乐代替吹吹打打,用献花圈、花篮代替披麻戴孝等,在婚事中唱流行歌曲,举办亲友演唱会,放有纪念意义的电影,栽植纪念树。

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形成一种有利的舆论氛围,使人们对大办婚丧者不齿,使全社会不参与婚丧大操大办,对新事新办、新事简办的典型,要大树特树。要对那些平时不养不敬,死时大操大办的勇于鞭笞和批评。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一种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一种婚丧从简办理并不是违背道德良心、淡漠人情的行为,而是体现纯朴、善良、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

『捌』 违规办酒席的规定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移风易俗的号召,着力破除全市“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等陈规陋习,弘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不大操大办”的社会新风尚,我市各村(社区)已制定红白喜事公约。即日起,市民朋友们需遵守如下规定:1、婚事新办,单方宴席不超15桌,随礼不超200元。
2、丧事简办,操办不超3天,不收祭礼不摆账簿,不二次棺葬,不建豪华墓。
3、其它事不办,满月、周岁、生日、乔迁、订婚、开业、店庆、升学、谢师、参军等至亲好友聚餐一律不收礼、不摆账簿。
4、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所有聚餐超五桌必须提前到居住地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申报,经审批后方可办理。
5、所有违规市民、酒店一律记录村信用诚信档案;违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一律交纪委查处。

『玖』 最近大方提倡的禁止请酒风中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中的新办是指什么

争做婚事简办新办的带头者。新时代青年要有新的气
象,新的风尚,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节
省婚礼费用奉献爱心、举办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形式,为
自己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且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望采纳

『拾』 提倡丧事简办,政府火化能不能不收费了

中国是在商代开始有火葬的,具体发展过程如下:

一、火葬的起源与发展

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应该说火葬的原因是受原始信仰和佛教影响的结果。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死后,其弟子火化其尸,各取骨灰保存起来,称之为舍利(梵语,意为佛骨),后世僧众死后,也都火化其尸,将骨灰装入匣内,藏之塔中(寺庙塔林即为此而设)。在唐以前,火葬也只在边远少数民族中流行,火葬在中原地区大量涌现,即至宋辽金时代比较盛行,也是佛教盛行之时 。北京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火葬。

燕京一带火葬习俗的出现,与契丹、女真等兄弟民族火葬习俗影响有直接的关系。据《北史·契丹传》上说他们的丧葬习俗: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可见,他们很早的时候即已有火葬之俗。从目前考古发掘来看,有不少火葬墓均能找到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物证。金代在金太宗时,佛教传入女真部落,佛教的普遍传入是在金熙宗和海陵王之后,从目前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金代盛行火葬也是在金熙宗和海陵王之后,这与佛教的传入与盛行是相一致的。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凡是盛行火葬的城市,其居民都崇尚佛教。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契丹人在佛教没有传入以前既已有火葬的记录,契丹人先辈的墓葬中就已留下火葬的痕迹,而女真人又继承了契丹人的火葬传统,因此可以说:女真人出于原始信仰的火葬习俗,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佛教的影响。至建立王朝,占领幽州之后,被掠夺到辽地的汉人也从其俗而实行火葬。到1990年为止,从北京地区墓葬发掘来看,至唐尚未发现一例火葬墓,而辽代墓葬中,却有不少火葬墓,且墓主人都是汉族人。

汉人实行火葬,明显是受到契丹民俗的影响。而契丹人素有死不葬的习俗,《旧唐书》载:契丹人是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示无服祀。即使实行火葬,仍不入土。但公元926年,辽太祖死后,则采用了建筑陵墓入土下葬的方式,整个陵墓仿汉族帝王陵墓的形式,又显然是汉化的表现;而且契丹人并不都用火葬。实际上,辽统治的北京地区,是土葬、火葬并行。

宋初,火葬不仅在北方汉族地区流行,除北京外的其它地区如四川、福建、广东、云南等地都发现了火葬墓。以致于在公元962年(宋建隆三年)皇帝不得不下诏禁止:王者设棺椁之品,建封树之制。元代时,北京还有火葬。

明代时期,朝廷还设立净乐堂等火葬场所,死去的妃嫔、宫女等还在实行火葬,也有放置这些骨灰的胥井。。洪武五年,明太祖谕礼部曰:古者掩骨埋胔之令,近世狃元俗,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于水。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宽闲地为义冢,俾以葬埋。或有宦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

清朝初期,满族依照其旧俗(沿袭女真族的习俗)仍实行火葬,清太宗皇太极等都是火葬的。顺治九年还议定了火葬制度。清代人吴振棫在《养吉斋丛录》中记载:火化,国制也。无贵贱皆然,平时服御各物,殁后尽焚之。遇大丧,则所化者积如山阜。火葬的隆重不象土葬那样看出殡的规模,而是看所焚化的东西的多少和贵贱。雍正皇帝曾说过:本朝肇迹关东,以师兵为营,迁徙无常,遇父母之丧,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用火化。 大量的史实也证明清代初期北京盛行火葬。但自雍正帝以后,却很难找到火葬的史实,因为雍正帝已明确严禁火葬而效汉族的土葬了。从康熙帝开始,各皇帝均不火化,而用土葬,并列入国法,以致于这之后的官修史书中对前代皇族火葬的事实忌讳莫深。自此以后,从满族到汉族、从上到下无不实行土葬,满族古老的火葬习俗基本被革除。

近代以来至1956年,北京的火葬极少,大都只存在于僧众、居士等佛教徒中;一些家乡遥远而客死京城的外地人也有火葬的,为的是便于带回去。一些办理丧葬事宜的寺庙设有自制的焚尸炉(即化身窑),这些寺庙化身窑并不对外经营。当时最有名的化身窑是阜成门外白堆子村广济寺的塔院,这个化身窑建立于1929年,到1941年也只有200余人在此火化。1949年前,除上述广济寺外,另有德胜门内大石桥拈花寺和阜成门外下关慈慧寺。

过去北京冬天要饭的倒卧街头,除一部分被慈善机构、政府部门和善主捐棺葬入义地外,也有一部分由寺庙收去火化的。昔年有寺庙专设名叫陆地慈航的马车,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专门收殓街头弃婴尸骨,这些弃婴也都为寺庙火化。1954年东郊火葬场火化了2000余具尸体,其中儿童尸体为最多。

二、现代火葬在北京的确立

北京火葬的逐步流行和确立,是在1956年以后。1956年,中央领导倡导火葬以来,北京现代的火葬观念才逐步确立起来,并成为新的丧葬习俗。那时候,人民政府除建立火葬场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宣传火葬,改革丧葬习俗。应该说这是北京火葬的新的真正的开始。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的火化率极高,个别年达到了90%以上,但文革后又进入低谷。1982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其主旨是积极推行火葬,严格限制土葬。并在全市进行长期不懈的宣传。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提出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北京火化率迅速上升,并稳定下来。通过多年的努力,火葬已完全彻底地代替遗体土葬,成为现代北京的最主要的丧葬习俗。
古代的火葬仪式:

1、女真人火葬习俗中有两项重要的仪式,即烧饭和嫠额。《大金国志》上说: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其祀祭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1) 这是一种祭奠送丧的仪式。烧饭可以在停灵之间或亲友来吊时进行,可以在墓地同死者一起焚化,也可以在死者祭日焚化,《金史·镐王永中传》:明昌二年正月辛酉(十二日),孝懿皇后崩……辛卯(十二月)始克行烧饭礼。这是死后一个月行烧饭礼。1975年8月,在北京通县城关公社发现的两座金代石椁墓均系火葬墓,墓主人石宗壁系金朝官员,死于公元1177年(即金大定十五年),它的妻子是女真贵族;另一墓系石氏家属,在该墓骨灰盒内发现了经火焚变形的银簪金饰等,这些东西正是烧饭之俗的遗存。这种习俗实际上就是火葬的衍生物,尸体通过火化可以登遐升天,祭祀之物何尝不可以这样。嫠额也是一种送丧仪式:其亲友死,则以刃嫠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1) 这种悼念方式看来特别壮烈。

2、元代的火葬在《析津志辑佚》中有一些纪录(引文见上)。从这一段记载来看,可以知道当时的火葬习俗有:(1)请和尚念经超度,并用音乐(属音乐佛事之类);(2)在家停灵一二天;(3)停灵后即在门外入殓;(4)然后出殡,孝子扶辕,亲友挽送;(5)至寺庙内火化,并就地宴请亲友;(6)火化后再入葬;(7)孝子归家,一哭而止。(8)葬后祭奠,向火化方向洒以酒饭等。有一点可以肯定,火葬礼仪比土葬要简单得多。

2、清代帝后的火葬仪式较为复杂。顺治十八年(1661年)初,福临因患天花,死于紫禁城养心殿(正月初七),第二天一大早,天安门外的金水桥畔,宣诏官向守侯在那里的众臣宣读哀诏,要求官员们头九天每天要到乾清门外哭丧,在治丧期内的三九二十七天内不得私自回家。福临的灵堂布置在乾清宫,大殿和东西两庑挂着白幔,乾清门两边遍插旌旗幡幢,建了佛、道两个道场,和尚、道士们日夜念经焚香不断。第七天,举行小丢纸仪式,皇太后身着黑色长袍,宫女们全身缟素,拥着太后来到乾清门,面南二立,乾清门两旁黑压压地跪着文武百官,在阵阵哭声和哀乐声中,将福临御用的冠袍带履及珍玩器皿一并焚烧。

热点内容
国企办公室科员工作总结 发布:2021-03-16 21:54:56 浏览:462
关于当前村干部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2021-03-16 21:54:54 浏览:622
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条例 发布:2021-03-16 21:54:46 浏览:263
孝感网红村官 发布:2021-03-16 21:54:30 浏览:663
内蒙省考面试几道题 发布:2021-03-16 21:52:51 浏览:828
马鞍山公务员十级工资是多少 发布:2021-03-16 21:52:35 浏览:712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定义 发布:2021-03-16 21:52:32 浏览:108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录用管理系统 发布:2021-03-16 21:52:31 浏览:826
2013青海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515
浙江湖州公务员培训中心 发布:2021-03-16 21:51:02 浏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