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培训召回回炉
㈠ 驻村干部干的不好可否退回原单位
驻村干部干的不好,是可以退回原单位的,你不把他退回到了时间他也会回去,一般驻村干部就一年,最多两年。村支书可以向上级党委申请调离驻村干部。
㈡ 驻村干部回单位了怎么写离别词送给他
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㈢ 驻村队员扶贫完,将来回单位会有什么好处
驻村队员扶贫完,将来回单位,可以获得优先提拔
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回推进符合各村资源特点答、符合产业导向的帮扶项目,在当地培养和集聚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保障薄弱地区的长远发展。
1、注重规划引领,做好薄弱地区规划与整体区域规划的衔接和适应。
2、首先要摸底。村里人口、经济收入、贫困户情况、村民住房,田地面积、种植养殖情况,道路、村委会集体收入等情况。
3、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4、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㈣ 2020年后驻村工作队撤吗
后驻村工作队撤不撤,要听从上级领导的指示。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奔康目标的实现,一些基层干部群众担忧,贫困村退出意味着集体经济发展达标,一旦驻村工作队撤出,由其主导并提供技术、资金、项目支持的产业也可能陷入停摆状态。
陈莉萍建议,可适当延长驻村工作队撤离时间。要长远考虑脱贫攻坚期后政策的延续问题,研究谋划常态帮扶推进机制,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各帮扶责任单位应按照“派最能打仗的人”要求,有序安排驻村工作队队员轮替,或通过组建集体经济发展指导组的方式,保持帮扶工作的延续性,重点对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予以指导。
(4)驻村干部培训召回回炉扩展阅读:
以三建乡为例,以前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主要由乡上管,现在是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共同管理。对第一书记的考核改变传统的组队考核方式,即组建考核队,下乡进村直接考核干部。
而是改为先由乡镇、街道根据日常表现、群众评议确定意见,向派出单位提出考核等次初步意见,再由派出单位征求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等方面意见后确定。
在激励保障方面,丰都县也确保稳中有升。丰都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驻村工作作为培养优秀后备干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驻村干部任期考核情况作为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驻村期间工作特别优秀、帮扶成效特别明显的驻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对选派干部,坚持实行‘三优先’‘四统一’的原则。‘三优先’即同等条件下优先晋职、评优、提拔。‘四统一’是指统一购买相关保险、配备生活用品、报销交通费用、安排工作经费。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由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驻乡工作队每年20万元,配备工作车1辆。
绝对不变的,就是严格的召回制度。对不胜任工作、群众不满意的,我们第一时间召回,对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处理。
㈤ 请问我是驻村干部,下驻村时能回派出单位报下乡补助吗
三百元如果发了就是下乡补助,比工资多出来的部分,只要发了就可以,如果没有可以找领导或财务问清楚,下乡脱产,工资关系还在原单位。
㈥ 驻村干部借给农户的钱怎么要回来
驻村干部借钱给农户,应该要帮助农户发展经济,促使农户脱贫致富,农户能够发展经济,肯定会还钱给驻村干部。而农户没有发展经济,家庭依然贫困,是没有钱还给驻村干部,这样驻村干部要钱就比较可能。
㈦ 下派单位怎么为驻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
采取“三到位”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
一是严格管理到位。明确要求驻村干部内在驻村期间与原容单位工作脱钩,若有临时工作需回原单位上班少于5天的,需组织部同意并另安排人员顶替;
二是待遇补贴到位。驻村干部驻村期间在原单位的工作岗位及工资福利保持不变,且派出单位要切实落实好驻村干部驻村期间的吃、住、行、通讯等方面的补贴;
三是生活关爱到位。驻村干部住宿统一安排在各村办公室,且第一时间解决驻村干部的吃住等生活用品。
㈧ 扶贫驻村干部什么时候能回到原单位
新疆卫计委驻村干部三年了什么时候回原单位上班
㈨ 省局单位处级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期满后回原单位怎么办啊
挂职锻炼驻村做第一书记期满后回原单位任原职,在以后的提拔中会优先考虑
㈩ 该怎样反思“驻村干部被召回”
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干部驻村,深入基层,理想目标有三:其一,通过干部驻村,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地促进所驻村的发展;其二,通过驻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示和引领干部的形象作风;其三,通过驻村锻炼,让群众教育干部,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正因为干部驻村有多重意义,所以成为优良传统,被不同地方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广泛采取。
干部驻村,干得好,效果还需要不断强化才能巩固;干得不好,理想的目标不仅不能实现,还带来更加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不称职的驻村干部及时召回,不仅是应有之义,更是亡羊补牢。根据不同情形,对不称职者采取正常调整、组织培训、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免职撤换等处理措施,更是理所当然。
信任关系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如果第一次没有建立信任关系,要想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就至少得花费10倍以上的代价。由此可以推算,1117名被召回的驻村干部,实际上造成的隐性损失究竟有多大。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称职驻村干部,从新闻我们可以推测部分原因:一是驻村干部个人的态度不端正,只是想捞一个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安排使用的经历;二是派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运转,没有真正重视驻村扶贫干部,没有派出真正的“强人”;三是这次驻村的任务是扶贫,有些干部确实是因为客观因素不适任。
基层锻炼,作为干部培养考核的重要依据,是没有问题的,但细节值得深思。抛开事业企业人员适不适合的问题,就行政干部来说,基层锻炼究竟是一次性的,还是终身的,为什么驻村的往往多是待提拔的年青人?基层锻炼究竟是必备的一次性经历,还是应该成为资历,为什么要给驻村干部把位置保留在高层机关?
重大任务就是政治问题,各单位理应顾全大局,但为何有的单位不“重视”呢? 这其中,确实有着本单位的现实考量,一个萝卜一个坑,抽调的人的工作还需要其他人扛起来,如果把真正的“强人”抽走了,本单位的工作必然受影响。让本单位 “非强人”去锻炼一下,锻炼成了“强人”就更好了。更重要的是,上级对本单位的考核,派出驻村干部,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弄懂中国要从弄懂中国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中国发展之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农村问题异常复杂。就农村贫困来说,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干部驻村帮扶,是很好的措施之一。但是,要从根源上解决脱贫的问题,将希望都寄托在阶段性的干部驻村上,即使通过阶段性的资源堆积解决了,但可能也没有根治。
因此,对不称职的驻村干部召回处理,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驻村干部被召回,反思的角度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被召回的驻村干部身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一次的脱贫攻坚上。在突击式任务之外,我们需要从驻村干部延展到干部的基层锻炼,少一些功利冲动,少一些形式主义,真正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