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國考申論
① 2007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共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與測試目標
公務員考試是由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的、用於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的考試;是在規定的編制限額內,按照確定的招錄計劃,針對相應的空缺職位進行的面向社會的、公開的競爭性考試。凡符合報考資格條件的人員均可報考。
公共科目筆試是根據公務員職業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針對所有報考者進行的考試。通過測查報考者從事公務員職業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達到對報考群體初步篩選的目的。
公共科目筆試結束後,招錄機關將按照一定比例組織公共科目筆試合格的報考者參加專業考試和面試等。
二、考試科目
本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個科目。
三、考試方式
公共科目筆試採取閉卷考試方式。
四、試卷內容、結構及題型
(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主要測查報考者從事公務員職業必須具備的潛能。試卷主要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判斷和資料分析等五個部分,全部為四選一的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為100分。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言語理解與表達著重考察報考者對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它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准確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准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話或一個句子,要求考生選出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項。
例題:我國是桂花的故鄉,西南、中南地區是它的原產地。早在戰國時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現「桂舟」、「桂酒」等詞,這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陝西省勉縣城南定軍山武侯墓前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於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人們稱它們為「漢桂」。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國
B.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種植
C.「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
D.《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
(解答:B)
又例如:
一個治學嚴謹的大學,開辦一個專業非常 ,不僅要考慮專業的成熟程度,還要看本校有無學科優勢,有無財政能力支持這一學科的長期發展。
A.嚴格 B.在行C.前瞻 D.慎重
(解答:D)
第二部分: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重點測查報考者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計算和判斷推理的能力。主要有兩種類型的題型。
第一種題型:數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這個數列各數字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然後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列的排列規律。
例題:1, 3, 5, 7, 9, ( )
A.7 B.8 C.11 D.13
解答:正確答案是11。原數列是一個等差數列,公差為2,故應選C。
第二種題型: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道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演算法則,利用基本的數學知識,准確、迅速地計算出結果。
例題:甲、乙兩地相距42公里,A、B兩人分別同時從甲乙兩地步行出發,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為3公里/小時,B的步行速度為4公里/小時,問A、B步行幾小時後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確答案為D。你只要把A、B兩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後被甲、乙兩地間距離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部分:判斷推理
判斷推理主要考察報考者邏輯推理判斷能力,主要包括四種類型的題目:
第一種題型: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認真觀察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選出符合規律的一項。
例題
在例題中,黑點在正方形中順時針移動。在第5個圖形中,應該正好移動到左上角。因此,正確答案是B。
第二種題型:定義判斷。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後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報考者嚴格依據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例題:
健康:指一個人智力正常,行為合乎情理,能夠適應正常工作、社會交往或者學習,能夠抵禦一般疾病。根據健康的定義,下列屬於健康的是:
A.大學教授老李,雖然五十多歲但工作起來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張嬸十九歲的兒子肖聰,讀書十一年還是小學二年級水平,但是從小到大沒生過什麼大病,體力活可以幹得很好
C.小胡碩士畢業後,工作表現一直很優秀。自一次事故後,當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就會精神失常
D.小劉身體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說他古怪,不願與其交往
解答:此題的正確答案為A。
第三種題型:類比推理。給出一對相關的詞,然後要求報考者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對與之在邏輯關繫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
例題:義工:職員
A.球迷:球員 B.學生:老師
C.初學者:生手D.志願者:雇員
解答:志願者與義工、雇員與職員詞義相同,故正確答案為D。
第四種題型:邏輯判斷。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選擇一個最恰當答案,該答案應與所給的陳述相符合,應不需要任何附加說明即可以從陳述中直接推出。
例題:彭平是一個計算機編程專家,姚欣是一位數學家。其實,所有的計算編程專家都是數學家。我們知道,今天國內大多數綜合性大學都在培養著計算機編程專家。據此,我們可以認為:
A.彭平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的
B.大多數計算機編程專家是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的
C.姚欣並不是畢業於綜合性大學
D.有些數學家是計算機編程專家
解答:觀察A、B、C、D四個選項,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結論D是由陳述「所有的計算機編程專家都是數學家」直接推出來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設和補充而得出的結論,因此,D是正確答案。
第四部分:常識判斷
常識判斷,主要側重測查報考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涉及憲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等。
例題:下列屬於地方性法規的是:
A.**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省人才市場管理暫行條例》
B.**省人事廳頒布的《**省人才流動管理暫行辦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辦法》
D.**省人事廳轉發人事部制定的《公務員錄用面試考官管理暫行辦法》
解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的規定,正確答案為A。
第五部分: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著重考察報考者對文字、圖形、表格三種形式的數據性、統計性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推理與加工的能力。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1~5個問題,報考者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況圖
例題:根據所給圖回答問題:
1.2003年第一季度GDP總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個B.2個C.3個D.4個
(解答:C)
2.下列哪個組合的陳述是正確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個城市的GDP總量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Ⅱ.2003年第一季度廣州的經濟總量首次超過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慶的GDP總量也是第五位
A.ⅠB.Ⅰ和ⅢC.Ⅰ和ⅡD.Ⅰ、Ⅱ和Ⅲ
(解答:A)
(二)申論
主要通過報考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報考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全部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50分鍾,滿分100分。
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要求報考者能夠准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並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准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② 國考行測跟申論各佔多少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80分鍾,滿分100分。合格的分數佔比如下。
報考中央機關綜合管理類職位的合格分數線為:總分不低於110分,且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不低於60分。
報考省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合格分數線為:總分不低於105分,且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不低於60分。
報考市(地)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合格分數線為:總分不低於100分,且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不低於55分。
報考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合格分數線為:總分不低於95分,且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不低於50分。
(2)2007國考申論擴展閱讀:
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07、2008、2009、2010年國考都是140題,2011年為135題,要求在120分鍾內完成,滿分100分;《申論》滿分也是100分,要求在180分鍾內完成。
《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與常識判斷五個部分。《申論》往年一般包括5~6道大題,分成「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和「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兩種情況,更加重視對這兩類考試不同能力的考察。
③ 國考申論和省考申論有什麼區別嗎
1.主題選取
國考中主題的選取較為宏觀,並且近幾年的考試中選取的主題多為兩方面融合,比如2018年的考試中,「想像力」為經濟和文化的結合,選取的較為抽象的話題,這也就以為這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對於考生的理解能力的測查要求更高,考生必須具備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更要具備對主題的綜合分析的能力,對於主題的理解要更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在省級公務員考試的中,主題的選取要更加具體化,雖然也是從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化五大方面選取主題,但是主題多數源於其中單一方面,如2019年山東省考考查「民生跟著民聲走」「有事好商量」等。因此從主題方面來說國考測查考生的能力要高於省考。
2.材料選擇
國考中的材料確立,以案例、數據和觀點理論作為載體,從古今中外的角度對於主題進行全面的闡釋,維度更為全面,闡述更為多元,更為宏觀。山東省考中,材料的多數以案例型的材料為主,觀點型次之,材料相較於國考均較為具體和淺顯,材料和主題的關聯度上也更好把握。因此在材料的確立方面,和主題相對應,國考要比省考的材料在理解難度上更高一些。
3.題型分布
國考中試題為五道題,可能是五道單獨的題型,也可能採取「四大五小」的形式進行考察,五道題型為歸納概括、綜合分析、提出對策、貫徹執行和申發論述,其中對於提出對策題型的考察近幾年較為弱化。山東省考中考察的題型也是五大題型,但是在試題方面,每年考察的趨勢為四道題,其中以歸納概括、貫徹執行和申發論述為主,剩下一道題型在綜合分析和提出對策中選取一道題,作為考察。
通過今天的分享,各位考生是不是對:「山東省考和國考的區別」有所了解了呢,了解考情是准備考試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把握考察重點,有針對性的復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希望各位考生把握住不多的復習時間,在2020山東省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④ 國考的申論和行測的滿分是多少
滿分都是一百分。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07、2008、2009、2010年國考都是140題,2011年為135題,要求回在120分答鍾內完成,滿分100;
《申論》滿分也是100分,要求在180分鍾內完成。《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與常識判斷五個部分。
(4)2007國考申論擴展閱讀:
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與《申論》兩門。考試沒有指定教材。有關情況詳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相應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的考試大綱。
公共科目筆試成績公布後,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將根據《招考簡章》公布的面試人選與計劃錄用人數的比例,從通過最低合格分數線的考生中,按照公共科目筆試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確定各職位參加面試(專業科目考試)的人員名單。
⑤ 2001年—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的主題都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01年-2014年中央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題材
年份 題材 歸屬領域
2001葯品安全監管政治+社會
2002網路監管文化
2003安全生產經濟+社會
2004城市交通擁堵經濟
2005「三農」問題經濟
2006應對突發事件政治+社會
2007耕地保護經濟
2008怒江水電開發經濟+生態
2009產業升級和糧食安全經濟
2010海洋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經濟+生態
2011(省級以上)黃河精神和中華文化文化+生態
(市(地)以下)農村地區教育問題和農村文化問題文化+社會
2012(省級以上0化解社會道德危機,推進社會道德重建文化+社會
(市(地)以下)加強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文化+社會
2013(省級以上)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保留文化多樣性文化+社會
(市(地)以下)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繁榮發展文化+社會
2014(省級以上)社會心理健康與社會心態文化+社會
(市(地)以下)青年心理問題與國民幸福感文化+社會
更多詳情請咨詢龍岩中公教育http://longyan.offcn.com/?wt.mc_id=bd9312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⑥ 2007年山東鄉鎮公務員考試《申論》
07山東鄉鎮公務員申論試題,第一題(含材料),
(一)給定資料其反映:"錢從哪裡來y這幾乎是所有村幹部最關心的問題。一些村集體稅費改革少了收入,企業改制斷了收入,招商引資沒有收入,轉移文付人不敷出,正常運轉難以為繼。"請根據給定資料1一2,談談你對"村集體錢該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的看法。(字數不超過250字,滿分10分)
給定資料
1.在國家取消農業稅,實行轉移文付後,一些農村行政村出現經費短缺。江蘇省揚州市行江區有184個行政村,2004年村級集體收入在30萬元以上的有51個村,20-30萬元的有14個村,10-20萬元的有47個村,10萬元以下的有72個村。一般規模較大的行政村剛性支出需要15萬元左右,規模相對較小的行政村,剛性支出也不少於10萬元,而目前大多數村級集體無錢辦事、難以辦事。
據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對全省1480個鄉鎮的統計匯總表明,無外債鄉鎮僅有58個,佔3.92%;鄉鎮債務在50萬元以下的有385個,佔26.01%;50-100萬元的319個,佔21.55%;100-200萬元的381個,佔25.74%;100一500萬元的263個,佔17.8%;500萬元以上的74個,佔50%
以湖南省為例,目前全省鄉村兩級的債務還有320億元,鄉均負債979萬元,村均負債達24萬元。一些經濟較發達地區負債更為嚴重。如長沙市118個鄉鎮,僅有一個鄉鎮無負債,全市鄉鎮負債總額為24.6億元,平均負債達到2091萬元。在調查時,許多基層幹部提出,鄉鎮負債僅靠鄉鎮自身的財力是無法化解的。
四川省岳池縣50%以上即4000多名鄉(鎮)、村、組幹部,人均累計墊交歷年上清下不清的稅費等尾欠款近6000元,成為壓在當前農村基層幹部頭上的一項沉重負擔。
「十五」期間,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村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但不少村"稅費改革少了收入,企業改制斷了收人,招商引資沒有收入,轉移支付入不敷出,正常運轉難以為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欠賬太多,老的投入沒完成,新的建設又需要大量資金。"錢從哪裡來擴這幾乎是所有村幹部最關心的問題。
調查資料顯示:稅費改革以後村集體財務運轉的一些主要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常運轉大都靠借錢度日。總結起來,借債有兩個來源:一個辦法是每年年底,許多村都會向鄉鎮政府打報告,以各種名義要求補助。這些補助,在鄉鎮政府看來都是"暫借款",而在村子看來都是"贊助款"或困難補助,是不打算還的。另一個辦法是村幹部用個人名義向農民借款。這些借款一般具有小額、多筆、高利、短期的特點,主要用於維持村集體財務運轉,有的也用來充當稅款,完成收入基數。
這些借款多發生在年底,是為了還舊債和借新債。在調查的山東省不少鄉村,借債已經成為村集體財務運轉的主要手段。每個村長上任以後,首先就是想辦法籌集資金來發放拖欠的工資和維持日常運轉。
拖欠也是一個類似借款的手段。由於缺少可用資金,有些村幹部的作風變得「無賴」化。「吃飯欠飯錢,住店欠店錢」,可以說是「能欠就欠」、「無所不欠」。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工程隊欠款,無論是修路架橋、蓋樓建校,還是搞農田水利,幾乎每個公共建設項目都有工程欠款,這些欠款佔到建設款的20%一90%不等。在調查的一些村子中,幾乎沒有不拖欠工程款的。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隊欠款名義上受損的是包工頭,實際受損的則是建築隊的農民。
村集體債務的規模很大,其中有一半左右都是歷史性負債,這類債務的增長是以利息方式實現的。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債務。在新增債務中,向銀行和信用社借款或者貸款幾乎沒有了,這主要是銀行金融體制改革的結果。新增債務大部分是向個人借款、向上級機構借款和拖欠工程款。
除了「借」和「欠」之外,村幹部還有兩種辦法搞錢。一是「跑」,就是利用各種關系,去上邊跑項目、要資金。近年來,村幹部越來越重視「跑項目」,有些地區甚至給「跑」,項目成功者回扣或獎勵。這不但使得上上下下設租、尋租之風愈演愈烈,而且也使得項目資金被擠占、挪用,用「跑」來的錢維持日常運轉等現象變得公開化和普遍化。
2007年3月6日《光明日報》載文:農村改革20多年來,一個非常普遍的事實,就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獲得極大成功的同時,村級集體經濟卻在逐漸萎縮,有的甚至債台高築,服務功能基本喪失。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雙層經營;體制電,集體這個經營層次存在嚴重的制度缺陷。改革初期的集體經濟基本脫胎費火屢余譴瞬期的祭大鍋飯;"體制"產權虛置,人人有份,又人人都不太對集體經濟關心負責。民主管理和村務公開也很難彌補這種制度缺陷。
2.形成農村債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們逐項分析後看到,政府主導下實施的社會公益事業欠債,是構成農村債務的一個重要因素。村級債務的構成主要是村級興辦各種公益事業的投入和興辦企業造成的虧損,以及以前舉債完成的各種稅費任務。村級債務鏈已成為嚴重束縛村級各項事業發展的牽絆,也為村級管理帶來很多負面影響。近年來,在山東省不少村子,因債務問題債權人起訴村委會的案例縷縷發生,弄得村幹部疲於應訴。有的村還為償還債務,將機動地或者荒山一賣就是二三十年,集體資產所剩無幾。
由於農村情況不同,集體經濟強弱不同,而修路、修學校、裝閉路電視、通自來水等社會公益事業大多是由各級政府主導實施的,村一級迫於形勢和壓力不得不搞。因此,有些政府主導的「民心工程」出發點是好的,可是由於搞不切實際的「一刀切」,急於求成的「形象工程"、高標準的「政績工程」反而成了老百姓害怕的「擔心工程」,加重了農村債務,使農民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這一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黑龍江省綏化市委副書記、市長於莎燕向記者介紹了該市發展農村經濟的一些做法。他們從完善村級「雙層經營」體制入手,著力對傳統的集體經濟進行功能再造,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新型集體經濟。農民以土地使用權、資金或技術入股,通過資本聯合或勞動聯合,建立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組織及聯合體,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通過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綏化市目前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368個,重點發展了畜牧養殖型、產業承接型、特色經濟型、勞務輸出型和農機合作型「五型」合作經濟組織,確立了「龍頭企業+股份合作組織十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模式,已累計助農增收達10億多元。
於莎燕認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積極支持、鼓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不僅是深化農改革,完善「雙層經營」體制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引導農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有效適應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有利於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為此,她建議:圍繞深入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八把發展新型集體經濟作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從國家方針政策的層面,進一步加以明確,大張旗鼓地支持、鼓勵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對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新型集體經濟進行大力扶持,著力解決村級債務間題。對現有的村級資產、資源要進行必要的產權改造,能租則租,能包則包,能參股則參股,以盤活現有集體資產。
解答:
農村債務的形成既有市場機制發育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管理體制的制約。解決農村債務問題,必須從舊債和新債兩個角度來尋找途徑。必須從政府和農村兩個實際出發,上下合作,採取綜合有效的措施。
第一、規范基層政府行為,縮減支出。
第二、強化鄉村財務監督機制,杜絕鄉村經費支出膨脹。
第三、大力培育和發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新型集體經濟,減輕農民負擔,增加集體收入。
第四、加快對現有的村級資產、資源的產權改造,以盤活現有集體資產。(209字)
⑦ 2007 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什麼
一、總體情況
材料所反映的特定事實是近年來我國土地資源的徵用流轉和可持續利用問題。與06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相比,07年的申論考試材料難度降低,但題目難度提高。下面我講結合
我們在輔導當中的解題技巧和套路做具體分析:
1.材料之間的邏輯構成及其基本內容
我們一直強調,戰勝申論考試最大的技巧就是吃透材料,用材料說話。根據申論考試的特點,我們認為考生只有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勾畫關鍵詞和關鍵句(例如首尾句、關聯詞、常見詞),概括段落大意,分門別類等步驟系統地把握材料的基本內容和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從整體上應對試題,從而有可能實現申論考試的高分突破。這是因為,歷年的申論材料都在命題專家的精心設計下,具有相對清晰的邏輯層次,而今年的申論材料的邏輯層次尤其清晰。
泛泛地講是關於我國土地資源的流轉和利用問題,但是具體來說,通過仔細地閱讀材料,我們應當看到,所有的材料實際上可以清楚地分為兩部分:
第1、2段材料介紹的是我國土地資源,尤其是農村的土地資源在徵用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3、4、5、6、7段材料講到是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即循環利用的問題。
這兩個部分之間是並列關系,實際上關於我國土地資源如何妥善地使用和保護現有土地存量和如何通過循環利用有效擴大土地增量兩個問題。
與第一個大問題——農村土地的徵用流轉問題相關的第1、2段材料,我們又可以按照社會現象的問題表現、問題原因和解決問題的對策的邏輯關系對材料進行概括和歸納。
不難發現,在這一部分,特定的社會事實就是農村土地的徵用流轉問題。
問題主要表現: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集體用地被國家徵用,城郊耕地被佔用面積過大,造成耕地荒廢。同時,農民利益得不到滿足,引發了農民上訪,甚至對抗事件。該問題能否妥善解決直接影響到農民生活、農村發展、農業穩定。土地徵用過程中可能產生尋租,導致腐敗。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政府低價徵收、高價出售,從中獲利;村委會賤賣土地,農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補償不足以農民創業、政府沒有為他們建立合理的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
有學者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要區分兩種市場。這是因為,我國目前土地徵用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土地徵用過程中存在兩級市場,首先是政府徵用,然後轉給其他企業,導致社會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與第二個大問題——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相關的第3、4、5、6、7段材料,我們也可以按照社會現象的問題表現、問題原因和解決問題的對策的邏輯關系對材料進行概括和歸納。
很明確這一部分的特定事實就是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
問題表現:
土地重復利用率低,「地荒」假象,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力度不足。
原因:
土地的大量閑置;建設用地的不斷擴大,圈地現象嚴重;農葯、化肥、灌溉的過度投入破壞了土地的質量和利用率。
對策措施:
無錫、首鋼和河南在土地復墾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以排土場、尾礦庫的綠化,「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整治為例。
控制土地建設總體規模,積極復墾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制定和完善「土地持續利用管理」評價標准
2.試題的難度分析
緊扣大綱出題,突出了2007年考試大綱新增加內容的考查。考試大綱新增加的內容主要是「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要求報考者能夠准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並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准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下面我結合具體的題目,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1)關於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要明確意識到是在考查科學發展觀
在今年的考試中,對「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要求有明顯提高。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實際上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上面我們對申論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申論考試的材料延續了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材料的一貫風格——密切聯系熱點理論,以點帶面,反映復雜而又長期存在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
今年的申論材料盡管從表面看起來是反映了土地資源的徵用流轉和可持續利用的問題,但實際上考查的是科學發展觀的相關理論和實際問題。
第一,農村土地徵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驅動和扭曲政績觀的指導下對農民土地的低征高售。我們都知道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因此這個問題與科學發展觀密切相關,並且處於科學發展觀的政治維度。
第二,征地過程中出現的上訪、群體性事件是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因此,這個問題又和和諧社會密切相關,涉及科學發展觀的社會維度。同時,材料中提到失地農民得到的補償不足以創業、政府也沒有為他們建立合理的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這涉及到了農民的民生問題,也與和諧社會的理論密切相關。
第三,第3-7段材料中關於可持續利用土地的問題,實際上是通過減少污染等措施對土地資源進行高效和循環利用,這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思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自然和科學發展觀密切相關。這實際上科學發展觀的經濟維度。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個人認為,今年的申論命題是近幾年來最為經典的一次,今年的申論命題緊跟中央,關注現實,但又含而不露,很有味道。
不言而喻,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土地徵用流轉和可持續利用問題揭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和精神是突破今年申論考試最後一個題《命脈》的關鍵所在。
(2)關於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關鍵是「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
我們一直強調,「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夯實基礎,穩如泰山。」這句話在今年的申論考試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今年的無論是第二題的「評價」、第三題的「目的、意義」,還是「名詞解釋」都需要考生具備極強的根據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看起來,這些題目有些無從下手,實際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隱藏在材料里,解題的關鍵是「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
第二題,要求結合「給定資料3-7」,談談對「持續土地利用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評價。實際上,這里的「評價」可以理解為「認知」或「觀察」的意思,因為問題問的是「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而不是如何評價。因此,這里完全可以做這樣的置換。那麼理解了這一條,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那麼這個題的答案都能夠在材料中找到,實際上也就是對材料3-7的概括。第3段材料講的是江蘇省經驗,主要採取的辦法是土地復耕的問題,控制大戶採取低密度,堅決制止別墅。實際上還是採取復耕的辦法,控制土地的量。第4段材料強調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調整。第5段材料講控制土地閑置。第6段材料強調建設用地的控制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平常訓練的尋找關鍵句的本事在這里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第三題,讓你談「目的和意義」,實際上就是讓你談「排土場、尾礦庫的綠化,『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整治」的原因,也就是談「排土場、尾礦庫的綠化,『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整治」的好處。這個從材料當中也很容易概括,在此不贅述。解釋「土地存量」和「地荒」其實也不難,關鍵還是在閱讀分析材料。
(3)關於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具體和務實,關鍵是找到問題的根源
提出對策解決問題的能力向來是申論考試的重點,也是難點。今年申論考試在這方面的考查既不是就某個宏觀問題或中觀問題提出對策,也不是對既有對策的有效性分析,而是對某個非常具體的微觀問題提出對策。坦率的說,這個題目是比較難的,一是因為題目非常具體,而是因為涉及相關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常識。回答這個問題不但需要考生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知識積累,需要養成關注熱點問題,分析熱點問題,善於讀書看報的能力。
例如第四題第1個問題是「給定資料2」提到「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請進一步說明這兩大類市場怎樣區分,並談談在這兩大類市場中怎樣解決「農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是密切相關的。關於第一個問題,通過材料我們知道:有學者指出,要區分兩種市場,同時指出,我國目前土地徵用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土地徵用過程中存在兩級市場,首先是政府徵用,然後轉給其他企業,導致社會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知道,農民在土地出讓中利益受損的原因:一是當前政府土地一級市場里保持著絕對的壟斷,企業無法進入土地的一級市場,只能在土地的二級市場里進行土地交易。因此,部分地方政府通過低征高售的辦法將土地轉給企業從事商業運作,從中漁利。二是,在當前我國農村,土地的使用權(流轉權和收益權)被固化到了集體(村民小組)身上,農民個人缺乏對土地的定價權利。那麼,我們就應當想到,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就是應當區分征、占土地的用途。如果是公益性用途,必須提高征佔用地的補償標准;如果是商業性用途,必須引入市場機制。也就是說,按照材料中學者的觀點,應當把土地市場區分為商業性用途的土地市場和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場。允許企業進入到土地一級市場進行商業性用途土地的交易,從而打破政府的壟斷。並且要把土地的使用權固化到農民個人身上,使農民在轉讓土地時有討價還價的定價權利。
那麼理解了一點,這個題的答案就有了:
l、兩類市場是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場和商業性用途的土地市場
措施
①打破農村集體對土地的壟斷,把土地使用權固化到農民個人身上,使農民在轉讓土地時有討價還價的定價權利。
②打破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允許企業進入到土地一級市場進行商業性用途土地的交易,使農民在轉讓土地時有討價還價的機會。
實際上這個題目的答案在我編著的《申論萬能寶典》的第134頁有明確的解釋。
第四題的第2個問題:假如中央有關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對地方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請列出此項檢查所查的主要內容。(15分)
回答這個問題的思路實際上比較簡單的。就是思考三個問題:補償費應該發多少?是否發到位?三是徵用土地的用處。
土地補償費應當是「土地面積×每畝單價」,那麼這里就涉及了兩個方面:一是在徵用土地時,對農民土地的面積核算是否准確;二是每畝土地近幾年的平均產值以及補償標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故意壓低標準的問題。
補償費是否發放到位的問題又涉及幾個方面:一是補償費是否發出;二是補償費是否按標准發出;三是補償費是否真正發到了農民手中,還是被擠占挪用。
徵用土地的用處就是看徵用土地的興建項目
二、解題思路分析
其實,有了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題目都已經解決了,現在我們重點來分析一下第一題和最後一題。
第一題:根據「給定材料1、2」的內容,整理一份供有關負責同志參閱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
這個題目延續了歷來申論考試的傳統,第一題就是概括主要內容。但是今年的這個題有一定難度,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明確說概括什麼;二是要求供負責同志參閱。實際上,這只是形式上的變化而已,這道題其實和去年的第一題一樣,就是讓你寫一個情況綜述,概括材料1-2的主要內容,並且要在開頭明確點名「供領導參閱」的字眼。其他部分就可以按照我們的概括主要內容的萬能模式來談。
現將農民集體用地被國家徵用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整理如下,供領導參閱。
材料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土地徵用問題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仍存在很多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集體用地被國家徵用,農民利益得不到滿足,引發了農民上訪,甚至對抗事件。河北北焦村和西營村土地徵用情況比較有代表性。
河北北焦村土地徵用基本情況為:第一,幾乎所有耕地都已被佔用,目前僅餘30多畝耕地;第二,農民獲得補償費用過低,無法滿足農民的損失。
西營村土地徵用基本情況為:第一,補償費用低。第二,目前為止職業技術學校只付給西營村補償費用總額的1/3。第三,村委會違反《農村委員會組織法》,賤賣土地。第四,上訪。
有專家認為造成農村土地徵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低價徵收、高價出售,從中獲利;村委會賤賣土地,農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土地補償不足以農民創業、政府沒有為他們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
這些問題的存在,使無地無業農民增多,直接影響到農民生活、農村發展、農業穩定,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和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正在或即將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應對。我國政府已下發《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范審批權,並對補償作了新的承諾:補償已達到法定上限仍不足以使用權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政府可以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予以補貼。也有專家認為將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面大類進行交易,可以得到農民得到應有補償。
第五題:請以「命脈」為題,寫一篇關於土地問題的文章。(30分)
要求:1、參考給定資料,自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全文不少與800字。
我個人認為這個題出的非常有意思,從題目的要求上充分體現了申論文章既嚴肅,又活潑的風格。以「命脈」為題非常藝術,從形式強調了申論文章的活潑性。但是我們的學員和明眼人應當看到,題目的具體要求還是要求你寫一篇特殊的、官樣的議論文——申論文章。如果你看到題目「命脈」,就把它發揮為一篇洋洋灑灑、個性飛揚的雜文評論,那麼你可就大錯特錯了。不管它的題目如何,這個文章還是要按照我們的要求來寫。
參考例文題綱:
標題:命脈
第一部分:提出問題
首先指出土地是人類,尤其是農民的命脈。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集體用地被國家徵用,農民利益得不到滿足,引發了農民上訪,甚至對抗事件。與此同時,大量的農村土地沒有得到可持續利用,出現了地荒的假象。因此,我們必須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切實地規范土地的徵用流轉,有效地開發和保護土地資源刻不容緩。
第二部分: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論證採取措施的必要性
原因:(1)土地資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價值難以有效發揮。(2)土地徵用補償標准不合理,單純從短期來考慮農民以後的生活保障問題。(3)農地徵用程序不規范,將農民置之度外。
必要性:該問題能否妥善解決直接影響到農民生活、農村發展、農業穩定。
第三部分:提出對策
各級政府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規范政府行為,注重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真正開發好、利用好和保護好我們的命脈——土地資源。
(1)地方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實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維護好廣大的農民的在土地問題上的切身利益,規范土地徵用行為。
(2)建立健全土地徵用方面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規范農地徵用用途,以市場為導向完善農地徵用補償政策,完善土地徵用程序,建立一套完備的農地徵用體系是眼前的當務之急。
(3)對失地失業農民要為其就業和創業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健全各類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
(4)堅持可持續利用土地的方針,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提高創新,採用多種技術手段促進土地資源的循環利用。
第四部分:結尾
總之,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採取多種措施切實保護好土地這一關系國家民生的命脈,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走上社會和諧之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而深遠。
⑧ 2007年公務員考試的問題
07國家公務員考試日程
網上報名:10月14-24日
審查結果:10月16-26日
查報名版序權號:10月30日後
報名確認
網上:10月31日-11月6日
現場:11月3日-4日
列印准考證:11月18-23日
筆試、面試日程表
筆試時間:11月25日
行測:9:00-11:00
申論:14:00-16:30
查詢成績:12月底
面試時間:2007年3月左右
⑨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平均分是多少
2010國考後有抄人在論壇上做過一襲次較大規模的統計,結果是平均32分。實際上,論壇網友相比是比較認真的,真實平均分應該比這個再略低一些。最後估測國考應該是以30分為評分的標准平均分,(不包括不認真答題,未答完等情況)。 2007年官方數據是平均27.6分,也就是30除去那些例外情況。
另外行測的全體平均分是50分,每年按照這個分數確定每道題的分值。 (不包括不認真答題,未答完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