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隊伍調研提綱
㈠ 調研提綱怎麼寫
1、調研提綱的寫法
(1)調研提綱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標准。調研提綱應該為調研提供方向,即告訴調查者怎樣進行此項調研,比如目的,內容,方法,對象。調研提綱在調研之前完成,所以不應該有對策,結論性的東西包含在裡面,因為那些是要調研結束之後才能得出的結果。
(2)提綱應很好地體現設計者分析問題的方法和邏輯性,簡明扼要,思路清晰。一般思路可以是:研究對象的過去發展,發展到現在的狀況(發展成績),綜合過程要求找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調研提綱應該到此為止,至於什麼問題,怎樣解決,是調查結束後報告的任務。
2、調研提綱的特點
(1)針對性強。調查研究通常都有事先確定的專題或課題,那麼,調研報告也就必須緊緊圍繞確定的專題或課題來寫,而不宜包括過多的內容。如有許多專題都需要調查研究,則可以分成若干個分報告,然後匯總成一個綜合性的總報告。但以班組及一般企業的要求來衡量,還是應該以「切入口比較孝專題突出」的調研報告為宜。
(2)夾敘夾議。調研報告的寫法應該是既有敘述的部分,又有分析、議論的部分,以敘述事實為主,把要調研的事情說清楚;但還必須要有理性、客觀的分析,把道理說明白;當然,還應該有議論,把觀點凸現出來。這樣的調研報告才是有分量的,可以讓讀者了解事實、懂得道理。
(3)用翔實的事實闡明文章的觀點。調研報告必須要有觀點,但不能從理論來到理論去,純理論的文章還是無法說明問題的。調研報告既然是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才得出的結論,那麼,就一定要以調查的實例說話,以事實作為文章觀點的支撐面。這樣的調研報告才是有說服力的。
調研提綱形式有兩種:
(1)敘述式
直接規定調研的內容,條述式羅列調研內容。
(2)問題式
以問題的形式列提綱,更容易讓調查者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㈡ 如何提升村幹部服務群眾能力的調研報告
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執政興國的大局意識。村官雖小,責任卻大,他們是黨執政的基礎力量,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紐帶。要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身在最基層、胸中有大局、心中有全黨、眼中有群眾的意識,自覺從發展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執政資源的大局立場出發,去認識強化執政意識和保持先進性的重大意義,自覺領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二要強化農村黨支部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黨支部是建設和諧農村的堅強領導核心,要以執政為民、建設美好家園為己任,善謀富民之策,繪制和諧美好家園的藍圖,扎扎實實抓下去,真正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三要增強普通黨員的責任意識。繼續探索、推行黨員崗位責任和實績考核制度。為黨員設崗定責,對黨員進行實績考核,使每個黨員都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勵他們建功立業,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構建和諧農村過程中真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黨的組織領導核心。
基層黨建工作格局的變化,是黨建工作的領域不斷擴展,在這樣的形式下,就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大力推進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探索讓黨員幹部經常受教育,人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基層組織建設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全面提高基層幹部和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加快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各級黨組織要從突出服務,發揮作用出發,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員先進性,找准黨組織設置與黨的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組織形式變革要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經濟規模和黨員分布等情況,靈活設置黨的基層組織,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黨的領導目標,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點,把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與加強社區、企業、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實效性。在設置和完善的過程中,要積極穩妥,適時推進。在堅持以行政村為主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黨組織設置方式。注意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穩定性,允許多種設置模式的黨組織並存和發展。並著力統籌、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勤儉辦事,依託陣地、為民惠民,打造一流服務陣地,使黨員和群眾在陣地建設中感受到黨組織的力量,在陣地建設的收益中感受到黨的溫暖。
3、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保障為群眾服務。
一要堅持高標准選人,配精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切實把那些能力強、作風好、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及群眾公認的能人進入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特別注重把政治上有覺悟、加快發展有本事、解決困難有辦法、化解矛盾有權威的黨員選拔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全面推行「兩推一選」制度,選准配好「一把手」。
二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農村幹部隊伍,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真正體現群眾的願望,符合群眾的利益,不斷使群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要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決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觀念。
三要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重視、真心愛護農村基層幹部,尊重黨員民主權利和現實需求,為農村黨員提高素質、全面發展、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有效激發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動力。四是切實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堅持不懈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引導農村基層幹部端正對群眾的態度,擺正同群眾的關系,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努力提高農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知識水平,切實增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農村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本領。
4、創新工作理念,改變工作作風,提升做群眾工作的水平
一要增強民主決策、依法辦事的觀念。農村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實現領導方式由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向既依靠行政手段又依靠法律手段的轉變,善於把黨組織的主張通過法定的程序變成農牧民群眾的意願,提高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的自覺性。、
二要健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制度。要不斷擴大村情民意的徵集范圍,開通各種民意徵集渠道,使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進行村情民意徵集制度化;對與農牧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公示和聽證,廣泛聽取意見,接受群眾監督,保證農牧民群眾廣泛參與決策過程,確保各項工作符合農牧民意願。
三要不斷提升農村管理的水平。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協調鄰里關系,促進村民和諧相處。建立以村民代表大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議事制度,不斷完善村務、黨務和財務公開制度,保證村級權力運行機制的公開和透明,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促進干群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健全民主評議、村黨組織、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制度,有效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保障農牧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建立健全村民共同保護環境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努力形成農牧民群眾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長效機制。
5、找准切入點,提高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對群眾,處在農村各種矛盾的焦點和利益的交叉點上,既面臨著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壓力,又面臨著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營造和諧發展環境的復雜局面。如何善於應對復雜局面、處理錯綜復雜的問題和矛盾,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說,是一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
一要提高政治敏銳性。當前的農村形勢,已經進入了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時期,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涌現。一些農村基層領導幹部對這些矛盾和問題認識不足,對潛在風險有麻痹、鬆懈的思想傾向,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應有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這就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方面要勇於正視、妥善應對各種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教育、強化引導,不斷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二要尊重農牧民意願,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要時刻從農牧民最關心的事情著眼,從農牧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從最能見成效的事情做起,幫助農牧民群眾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要始終堅持以農牧民為本,努力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防止侵害農牧民牧場、土地權益、加重農牧民負擔、增加鄉村債務等現象,保障農牧民的物質利益和合法權益,讓農牧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到改革和建設的成果,進一步激發和調動農牧民群眾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要廣泛開展農村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教育廣大農牧民群眾遵紀守法,引導他們切實增強法制意識,有序參與民主實踐,理性表達利益訴求,逐步提高整體素質。
三要建立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增強執政為民意識,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切實做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繼續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聯系點制度、幫扶困難群眾制度、定期上門入戶徵求群眾意見制度、定期同群眾對話談心等制度,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特別是深入到困難較多、矛盾較集中的地方去解決困難、化解矛盾。
四要建立健全信訪工作制度,完善領導接訪、下訪和包案處理重大信訪案件等制度,依法及時、合理解決農牧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建立村情民意收集分析機制和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農村基層和諧了,全社會也就有了和諧的基礎。要加強和改進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群眾增強大局意識,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中的困難,正確對待利益得失,以正確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維護好自己的權益,更好地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積極調動廣大群眾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要從滿足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要出發,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中的獨特作用,積極開展內容健康向上、農牧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樹立文明、健康、衛生和節儉的意識,逐步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鄉風,使農牧民群眾和睦相處、農村社會協調穩定。特別是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農牧民群眾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從而在廣大農牧民群眾中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促進農牧民群眾文明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村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尚。
總之,黨的基層組織做為黨的領導水平與執政水平的載體,是基層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特別是加強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對於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黨始終能夠充分發揮協調各方、總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十分重大。筆者認為,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不渝地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做到心中裝著人民,全面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著力開啟民智,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充分發揮在黨的體系與社會空間中的組織支撐作用,核心基礎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擔當起義不容辭的責任。
㈢ 如何提升村幹部為群眾服務的水平的調研報告
黨的基層組織擔負著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社會放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強化黨組織的服務群眾的意識,提升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提高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保證黨組織生機活力和夯實執政基礎,是擺在各級基層黨組織、黨的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而現實課題。
一、黨的基層組織面臨和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黨的政策使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一些基層黨組織建設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突出的問題。
1、執政意識不強。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認識不到自己的領導作用對黨的執政地位的意義和影響,他們覺得「執政是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的事,與我們基層幹部關系不大」。不少幹部認為,自己的身份離「執政」十分遙遠,執政意識薄弱。這不僅會直接影響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發揮,長此以往,還會造成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的松動和削弱。
2、農村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不夠完善。黨支部自身建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的發揮。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村實行了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承包責任制,廣大農牧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實施,使農村的選舉和決策更加民主,擴大了農牧民的自治權利。這兩次變革,對農牧民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有一些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功能、鄉村幹部和行為方式並沒有完全得到改變,有的甚至沒有明顯的改進。目前,黨支部在自身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一是村幹部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特別是村幹部採取不脫產管理的辦法,誤工補助與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的現實狀態對比差距很大,工資待遇偏低,幹部中普遍存在敬業意識淡薄,開創精神不強,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方法簡單,消極應付,混吃混喝的現象。二是村民主制度不健全,村民自治不完善。這使得基層黨組織建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約束。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對滯後。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大批農牧民黨員已從單一農牧業生產中分離出來,這使得原有的黨員活動方式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形式,原有的面對面的民主生活會,按時交納黨費的規定等都很難做到。以上種種,致使黨員集體活動難以開展,時間難集中,人員難到齊,思想難溝通,黨內生活制度基本上流於形式,使黨支部與黨員思想之間出現了斷層,對黨員的管理和教育難以落實。三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現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嚴重削弱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形象,也不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的作用要求。四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物質基礎面臨新的制約。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後,取消鄉統籌、村提留和農村教育附加等費用,收入渠道變窄,可支配財力減少,部分農村基層組織被緊缺的經費捆住了手腳,缺乏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無法興辦農村公益事業。當這些黨組織管轄內的部分群眾看到附近其他經濟條件較好的鎮、村有錢為群眾辦實事時,自然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導致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3、基層黨黨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是黨員幹部的素質和能力比較落後,嚴重影響著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黨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現象嚴重、文化程度偏低、性別比例失調等問題在農村基層組織中十分普遍。由於少數農村黨支部多年沒有發展黨員或發展緩慢,不注意培養青年幹部,結果使得基層組織換屆選舉缺乏合適人員,農村黨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先進性不強,發揮不了示範作用,新黨員的發展不力,缺乏新鮮血液,對不合格黨員的評議機制不到位,影響了農村黨員隊伍的活力。
4、基層黨員幹部工作理念不新、工作方式陳舊,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強。隨著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發育和民主建設的推進,農牧民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政治參與熱情增強。但有些基層黨組織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一方面習慣於發號施令實施領導。沒有讓農牧民群眾真正成為農村社會管理的主人,村民對於集體事務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憑個人經驗辦事。有的村支書已經幹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施政經驗豐富。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意識不強,缺乏改革精神。還有的個別幹部做群眾工作「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的問題比較突出。不願到群眾中去,不掌握群眾心理,不了解群眾願望,不關心群眾疾苦,不願接觸矛盾,不會化解矛盾,不學習新的政策和方針,依法行政意識淡薄,法律知識淺薄,與群眾缺乏溝通和理解,在各種矛盾和群眾訴求面前感到束手無策,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不強。
5、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對復雜局面、有效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還不強。當前,農村社會關系包括群眾的利益關系正處在不斷調整之中,由於起點不同,基礎差異以及分配不公等原因,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農牧民收入貧富懸殊,各種矛盾接踵而至,各種各樣的群體上訪事件不斷發生,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舊觀念沖突方面表現得比較突出,解決起來難度較大,直接考驗著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對突發事件、化解各種矛盾、妥善協調各方、有效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能力的對策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明確要求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不可割裂的有機整體,是關於新的歷史條件下基層黨組織發揮職能作用的新概括和新定位。其中「服務群眾」是根本,是黨的性質和實踐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之所以把服務群眾作為黨的基層組織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突出地加以強調,是因為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基層黨組織是否具有先進性的根本標尺。「服務群眾」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內在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只有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才能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增強執政意識,不斷提高保持自身先進性的能力。
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執政興國的大局意識。村官雖小,責任卻大,他們是黨執政的基礎力量,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紐帶。要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身在最基層、胸中有大局、心中有全黨、眼中有群眾的意識,自覺從發展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執政資源的大局立場出發,去認識強化執政意識和保持先進性的重大意義,自覺領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二要強化農村黨支部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黨支部是建設和諧農村的堅強領導核心,要以執政為民、建設美好家園為己任,善謀富民之策,繪制和諧美好家園的藍圖,扎扎實實抓下去,真正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三要增強普通黨員的責任意識。繼續探索、推行黨員崗位責任和實績考核制度。為黨員設崗定責,對黨員進行實績考核,使每個黨員都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勵他們建功立業,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構建和諧農村過程中真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黨的組織領導核心。
基層黨建工作格局的變化,是黨建工作的領域不斷擴展,在這樣的形式下,就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大力推進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探索讓黨員幹部經常受教育,人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基層組織建設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全面提高基層幹部和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加快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各級黨組織要從突出服務,發揮作用出發,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員先進性,找准黨組織設置與黨的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組織形式變革要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經濟規模和黨員分布等情況,靈活設置黨的基層組織,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黨的領導目標,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點,把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與加強社區、企業、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實效性。在設置和完善的過程中,要積極穩妥,適時推進。在堅持以行政村為主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黨組織設置方式。注意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穩定性,允許多種設置模式的黨組織並存和發展。並著力統籌、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勤儉辦事,依託陣地、為民惠民,打造一流服務陣地,使黨員和群眾在陣地建設中感受到黨組織的力量,在陣地建設的收益中感受到黨的溫暖。
3、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保障為群眾服務。
一要堅持高標准選人,配精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切實把那些能力強、作風好、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及群眾公認的能人進入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特別注重把政治上有覺悟、加快發展有本事、解決困難有辦法、化解矛盾有權威的黨員選拔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全面推行「兩推一選」制度,選准配好「一把手」。
二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農村幹部隊伍,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真正體現群眾的願望,符合群眾的利益,不斷使群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要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決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觀念。
三要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重視、真心愛護農村基層幹部,尊重黨員民主權利和現實需求,為農村黨員提高素質、全面發展、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有效激發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動力。四是切實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堅持不懈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引導農村基層幹部端正對群眾的態度,擺正同群眾的關系,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努力提高農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知識水平,切實增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農村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本領。
4、創新工作理念,改變工作作風,提升做群眾工作的水平
一要增強民主決策、依法辦事的觀念。農村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實現領導方式由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向既依靠行政手段又依靠法律手段的轉變,善於把黨組織的主張通過法定的程序變成農牧民群眾的意願,提高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的自覺性。、
二要健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制度。要不斷擴大村情民意的徵集范圍,開通各種民意徵集渠道,使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進行村情民意徵集制度化;對與農牧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公示和聽證,廣泛聽取意見,接受群眾監督,保證農牧民群眾廣泛參與決策過程,確保各項工作符合農牧民意願。
三要不斷提升農村管理的水平。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協調鄰里關系,促進村民和諧相處。建立以村民代表大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議事制度,不斷完善村務、黨務和財務公開制度,保證村級權力運行機制的公開和透明,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促進干群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健全民主評議、村黨組織、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制度,有效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保障農牧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建立健全村民共同保護環境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努力形成農牧民群眾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長效機制。
5、找准切入點,提高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對群眾,處在農村各種矛盾的焦點和利益的交叉點上,既面臨著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壓力,又面臨著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營造和諧發展環境的復雜局面。如何善於應對復雜局面、處理錯綜復雜的問題和矛盾,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說,是一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
一要提高政治敏銳性。當前的農村形勢,已經進入了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時期,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涌現。一些農村基層領導幹部對這些矛盾和問題認識不足,對潛在風險有麻痹、鬆懈的思想傾向,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應有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這就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方面要勇於正視、妥善應對各種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教育、強化引導,不斷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二要尊重農牧民意願,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要時刻從農牧民最關心的事情著眼,從農牧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從最能見成效的事情做起,幫助農牧民群眾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要始終堅持以農牧民為本,努力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防止侵害農牧民牧場、土地權益、加重農牧民負擔、增加鄉村債務等現象,保障農牧民的物質利益和合法權益,讓農牧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到改革和建設的成果,進一步激發和調動農牧民群眾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要廣泛開展農村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教育廣大農牧民群眾遵紀守法,引導他們切實增強法制意識,有序參與民主實踐,理性表達利益訴求,逐步提高整體素質。
三要建立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增強執政為民意識,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切實做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繼續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聯系點制度、幫扶困難群眾制度、定期上門入戶徵求群眾意見制度、定期同群眾對話談心等制度,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特別是深入到困難較多、矛盾較集中的地方去解決困難、化解矛盾。
四要建立健全信訪工作制度,完善領導接訪、下訪和包案處理重大信訪案件等制度,依法及時、合理解決農牧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建立村情民意收集分析機制和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農村基層和諧了,全社會也就有了和諧的基礎。要加強和改進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群眾增強大局意識,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中的困難,正確對待利益得失,以正確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維護好自己的權益,更好地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積極調動廣大群眾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要從滿足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要出發,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中的獨特作用,積極開展內容健康向上、農牧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樹立文明、健康、衛生和節儉的意識,逐步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鄉風,使農牧民群眾和睦相處、農村社會協調穩定。特別是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農牧民群眾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從而在廣大農牧民群眾中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促進農牧民群眾文明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村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尚。
總之,黨的基層組織做為黨的領導水平與執政水平的載體,是基層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特別是加強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對於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黨始終能夠充分發揮協調各方、總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十分重大。筆者認為,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不渝地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做到心中裝著人民,全面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著力開啟民智,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充分發揮在黨的體系與社會空間中的組織支撐作用,核心基礎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擔當起義不容辭的責任。
㈣ 如何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對做專好農村工作至關屬重要。要著力拓寬農村基層幹部來源,提高他們的素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幹部。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鼓勵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幹部到村幫助工作。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和選任鄉鎮領導幹部力度。探索村黨組織書記跨村任職。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黨費補助等途徑,形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幹部報酬和養老保險、黨員幹部培訓資金保障機制。整合培訓資源,廣泛培訓農村基層幹部,增強他們帶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扎實推進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兩年內實現全國鄉村網路基本覆蓋。
㈤ 情況調研訪談提綱你認為本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政治方面做得怎麼樣存在什
你好,這位朋友主要是因為他確實做了很多的貢獻,我覺得在政治方面做得也非常好,請問還有什麼問題嗎?
㈥ 如何加強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調研提綱
鄉鎮公務員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具體執行者、實踐者,是黨和政府聯系基層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帶領農民致富的主導力量。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穩定、富有活力的鄉鎮公務員隊伍,對於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突出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鄉鎮公務員培訓工作。公務員的水平決定著政府的管理水平,公務員的能力決定著政府的施政能力。要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條例》和「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要求,著眼於推動靜寧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鄉鎮公務員培訓工作。要編制公務員培訓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增強培訓的計劃性;要教育引導鄉鎮公務員從思想上樹立「我要學」、「我必須學」的觀念,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緊迫感;要進一步創新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效果,切實提高鄉鎮公務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2、突出作風建設,進一步規范鄉鎮公務員行政行為。一是要強化思想教育,增強宗旨意識。要針對群眾最不滿意、對黨群關系影響最嚴重的權力運行中的種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加強對鄉鎮公務員的思想教育,使他們牢記宗旨,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二是要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要教育引導鄉鎮公務員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服務群眾、為群眾辦事上,切實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是要規范行政行為,增強法律意識。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善於運用法律的、政策的手段處理各類復雜疑難問題和矛盾糾紛,全力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維護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3、突出制度建設,進一步調動鄉鎮公務員工作積極性。一要繼續探索和完善公務員考核評價機制。要健全平時考核機制,規范考核程序,擴大基層群眾和服務對象在考核中的參與程度。要制定具體的考核量化標准,變「軟指標」為「硬指標」,變彈性指標為剛性指標,全面、客觀、准確地評價公務員。要把考核結果與公務員的獎懲、工資、職務升降、辭退等掛鉤,真正發揮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二要積極推行競爭上崗和交流制度。全面推行鄉鎮中層領導職位競爭上崗,通過「賽場選馬」,使長期在鄉鎮工作的優秀公務員有更多的晉升機會。建立完善鄉鎮公務員交流機制,有計劃地開展縣鄉之間、鄉鎮之間的公務員交流,使之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年輕公務員到村級組織、重點項目、綜治維穩、計劃生育等一線去經受鍛煉,加快他們的成長。三要切實提高鄉鎮公務員的生活待遇。在鄉鎮一級不設置主任科員和副主任科員非領導職務的情況下,建議省上盡快制定出台解決鄉鎮公務員工資待遇偏低問題的政策規定,比如對達到一定工作年限或任職年限的鄉鎮公務員,可按規定享受上一職務層次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切實提高鄉鎮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
4、加大公招力度,不斷拓寬公務員「入口」渠道。嚴格按照《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結合鄉鎮的實際情況,採用公招的形式,盡可能吸收一些優秀的、專業對口的人才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為鄉鎮機關及時補充「新鮮血液」。進一步加大從基層一線招錄公務員的力度,注重從鄉鎮事業單位人員、優秀村幹部和大學生「村官」中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不斷改善和優化鄉鎮公務員隊伍結構。
㈦ 如何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
一是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要適應新時期農村工作的新要求,科學制定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嚴格執行獎懲兌現制度,對業績突出的不僅要大力宣傳表彰,而且在經濟上給予重獎,適當拉開檔次,堅決破除「大鍋飯」的分配方式。
二是政策保障機制。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適當出台制定相關政策規定,切實改善村幹部的經濟待遇,逐步提高收入水平。對任職期限長且貢獻突出的村幹部,要在生活上予以關心愛護,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力所能及的解決其家庭困難。要切實維護村幹部的合法權益,對少數圍攻、侮辱、毆打村幹部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為村幹部開展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村幹部對要求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的呼聲很高。離職村幹部面臨的既有身份轉變,也有經濟窘迫。「村官」離崗後,他又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除了種地,啥收入也沒有。用村裡人話來說,「台上十年功,下台一場空」;「辛辛苦苦幾十年,還得回家去種田」;「乾的是硬任務,端的是泥飯碗」;「在職沒奔頭,離職沒靠頭」。 我們要設法建立村幹部養老、醫療保障機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三是健全約束機制。要始終堅持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的原則,根據轉變職能和領導方式、工作作風的總要求,制定村幹部履行職責行為、個人經濟和生活行為規范,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要強化機制內的約束和群眾監督,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矯正權利運行軌跡。要加強對離任村幹部的管理,經常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組織離任村幹部學習文件,聽取他們對村級工作的意見建議,對生活困難的離任村幹部,要給予適當補助。
四是要加大對村級組織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在引導和支持村級組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省級政府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項目扶持力度,幫助化解歷史債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兌現村幹部經濟待遇所需要資金,為村幹部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