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村幹部責任意識
1. 如何提高村幹部的工作能力
應從以下三點做起: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村幹部的素質。
1、樹立服務觀念,強化村幹部的職業形象和政務禮儀意識,是樹立威信,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思想基礎。
2、提高政策理論業務水平,是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關鍵。理論使人深刻,政策使人清醒。只有具備了較強的理論政策素養,才能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指示精神,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出謀獻策的層次和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不做出格的事,不說出規的話,在事關原則性的問題上,毫不含糊,敢於堅持真理,才能使人敬佩。
3、打造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只有具備比較高的業務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村幹部的職責。努力學習認真提升自己的五種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行政執行力,才有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保證。
4、著力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健康心態,有反腐倡廉堅強作風和深入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才在群眾中有口碑。
5、注重培養自己卓越情商構建和諧的上下關系,要更廣寬地拓展知識面,精通本職業務,做到職內外知識要了解,有關知識要明確,相關知識要掌握,從而提高出謀獻策的層次和能力,為社會多做貢獻,得到社會和別人的認可
二.認真掌握好村幹部的溝通協調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們要結合自己工作特點,建立有效工作溝通的基本流程:一要確定告訴別人的是什麼信息;二要確認對方是否收到了信息;三要對方給出一個明確的理解信息,最好是讓對方把理解的意思用不同方式反饋回來,以進行驗證;四是對方在理解了信息之後,是否認同,是否接受這個信息(比如一項工作),如果接受,就需要給出一個承諾,比如什麼時間完成,讓工作進展有一個相對的可控性;五要在接近任務完成日期的時候提醒對方,讓對方知道完成任務的時間快到了;六是在完成日期那一天不管對方是否完成了任務,都要給相關人員一個匯報總結,即包括對方當事人,也包括自己的上級,對方的上級及其他人員。如果對方完成了任務,就要表示感謝;如果未完成,就要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上級和對方的上級,把事情的原委寫清楚,並對接下來如何做提出建議,更利用工作。由此就引出了溝通協調的方法問題。
1、與上級溝通。與上級溝通時,應注意事先整理好要談的話題,並選擇好溝通的時機;溝通過程中,要能夠准確理解和領會上級的意圖,並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當與上級意見不同時,要尊重上級做出的決定,並積極執行;完成工作或解決問題後,要及時作匯報。
2、在工作執行中的溝通。首先要尊重指令傳播環節,切記不要越級或繞過上級去報告工作,要遵循指揮—匯報鏈;其次要遵循行政執行的一般程序,即接受任務、分析並拿出辦法、實施並辦理、總結並反饋。同時要注意,不要加入到說三道四和流言蜚語中去;要直接與他人溝通;沖突時,焦點要針對問題,而不是個人;當處於錯誤的情況時,千萬不要試圖頑固到底,而要向人致歉以結束爭論;同時,還要學會換位思考。
三、靈活運用好溝通協調的技巧藝術。 注意場合,選擇時機,事半功倍。 與群眾溝通,要注意場所、選擇時機。注重方法的變通 ,方法正確才能減弱或者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要根據群眾不同的情緒狀態和個性而採取適當的溝通方法。
個人利益與總體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總體的利益;當同級部門有困難時,我們需要主動地予以支持,因為「助人實際上就是助己」;當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群眾的利益。那麼我們的工作才能做好,溝通協調才能成功。
2. 如何推進村為主,加強村幹部管理和考核
如何進一步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守信念、講貢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使之更適應洋縣經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成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
1、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直接關繫到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要切實把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當成一件大事來抓。一是要提上議事日程。縣鎮兩級黨委要真正像重視經濟建設那樣重視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像研究經濟發展那樣研究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的措施,常年堅持,抓住不放。二是要強化領導體系。縣鎮兩級黨委書記要親自抓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工作,逐級負責,落實責任,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三是要制定工作規劃。縣鎮兩級黨委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研究制定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的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盡快組織實施。四是要加強具體指導。領導幹部都要經常深入農村實際,搞好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
2、要拓寬村級幹部的選拔渠道。抓住今年村級換屆的契機,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通過「公推直選」、「兩推一選」等方式,著力選撥一批黨性強、作風正派、有經濟頭腦、服務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群眾公認、熟悉黨務的優秀青年人才選配到黨組織書記隊伍中。本村(社區)暫時沒有合適人選的,可從機關、住村(社區)工作組中選派或鄰村交流,也可從大學生村(居)官等基層服務項目人員中擇優選任。也可根據農村工作實際,進行公開招考農村幹部的嘗試,探索新形勢下選拔農村幹部的新渠道。對多年反復整頓仍然軟弱渙散的農村黨組織,要把鄉鎮優秀後備幹部派下去擔任或由包村鄉鎮幹部擔任書記,直至整頓穩固、轉化到位。同時,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村級後備幹部培養計劃,重點培養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特長的回鄉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和打工返鄉的優秀青年,鼓勵和扶持他們在農村創辦、領辦經濟實體,為村級幹部儲備人才。要以鎮為單位建立健全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每年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地選送他們接受各種行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為他們提供參加實踐鍛煉機會,定期進行考核、考察,能夠使用的要盡快進入村幹部實職崗位培養。要堅持把農村黨員發展和村級後備幹部培養納入鎮、村黨建年度目標任務考核之中,積極實施「雙培雙帶」工程,著力改善農村黨員年齡、文化結構。
3、要合理設置村級幹部職位。總的原則應該是:減少職數,明確崗位,交叉兼職,提高效率。所謂減少職數,就是要千方百計把村幹部的現有職數壓縮下來。結合撤鎮並村工作的推進,將人口較少的村組,按照人口分布情況和地域大小進行合並, 嚴格控制村組幹部職數,在村級班子中除設置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村文書三個職位外,治保、計生、調解等工作由主職幹部交叉兼任。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村實行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村幹部兼任村民小組長,進一步提高幹部工資待遇。
4、強化激勵保障,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一是強化村幹部的考核激勵機制。按照職位分工,確定每位村幹部的崗位職責,明確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推行目標管理。強化考核機制,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鄉鎮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力求考核結果客觀公正。二是嚴格獎懲機制,推行「基礎報酬+績效報酬+獎金」的結構報酬制,根據考核結果,對表現突出的村幹部,按照考核辦法給予獎懲。三是嚴格落實村幹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在保證原有財政轉移支付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農民收入增加造成村幹部工資額度增加,適當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的投入力度,提高村幹部補助標准。四是落實村民小組長的待遇。要從農村工作實際出發,將村民小組長納入農村公益性崗位,逐步建立起以村、組為主,財政適當補貼的待遇保障機制,調動村民小組長工作的積極性。
5、加強村幹部隊伍教育培訓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標管理機制。推廣「治村強村」經驗,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級幹部的崗位責任制、村級組織的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村級幹部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村幹部建立考勤、考績、考察、考評、學習、請假、會議、財務管理、坐班記錄、「三會一課」等方面的制度,實現農村基層幹部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建立培訓教育機制。把村幹部培訓納入全縣幹部培訓計劃,通過簡訊、黨建網站等現渠道,向黨員及時有效的傳播文化知識,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採取外出參觀、現場示範、致富典型現身說法、觀看紅色主題電影、實用技術培訓等形式,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調動黨員了解知識、學習先進的積極性,提高黨員運用農業科技成果、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村幹部管理監督渠道。堅持民主集中制,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由村黨支部書記主持、村「兩委」班子成員參加的會議,集中研究、民主決策村務中的重大問題。扎實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規范公開辦事的程序,強化群眾對村務和村幹部的監督。建立村幹部向村民述職制度,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全體村民大會,討論和決定村級事務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建立談心談話和誡勉制度,及時了解村幹部的思想、學習、工作等全面情況,完善村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建立村級「一把手」重大事項報告檔案。
6、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一個是因地制宜,利用閑置資產、集體山林等資源大力發展發展葯材、畜牧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一個是在項目、資金上扶持「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鼓勵村級組織興辦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協會等經濟實體,通過搞好服務,增加村級收入,從根本上為村級各項公益事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和組織的運轉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村幹部管理提高村幹部積極性
一支穩定、高效的村幹部隊伍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制度的完善,村幹部工作量的增加,村幹部積極性不高,各項待遇與社會不相適應的情況,如何提高村幹部積極性是擺在當前一個突出的位置,切實解決村幹部待遇,穩定村幹部隊伍,是當前農村黨建工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村幹部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1、自身素質不過硬。據調查,昭蘇縣目前在職的村幹部大部分文化水平、政策水平低,服務意識差。在職幹部中有才乾的能人不想干,千方百計撂挑子掙錢;有知識的年輕人不願干,想換人無人可換。因此,有些村為解無人可用之急,只好下派機關幹部到村任職。
2、環境差工作難做。社會環境差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太大:一是上頭壓、二是下頭夾。上級交下來的任務完成不好對上級無法交待,按上面的要求來對待群眾往往又執行不下去,使得村幹部左右為難,上下受氣。
3、工作壓力較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對村幹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全縣365名村幹部中能聽懂漢語的之佔到60%左右,能看懂或會寫漢語的佔到40%左右,上級文件往往都是口頭傳達,村幹部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已經很不易,更提不上創新。另外現在上級各項達標驗收很多,要求也很細,大都涉及本村的每戶人家,如:平安建設、婚育新風進萬家、農牧民合作醫療、55311工程等,村幹部白天不光要在外跑,晚上還要整理檔案,寫文字材料,對村幹部在工作中造成很大的壓力。
4、村幹部待遇較低。由於昭蘇縣農村經濟基礎薄弱,集體經濟實力不強,村幹部的工資報酬普遍很低,村幹部的年均工資僅有4500元左右,辦公經費每年僅夠為各項達標及日常村辦公室的開銷,鄉鎮黨委部署的工作任務,村幹部還得自己騎摩托車加油開展工作,村幹部工資的三分之二都用來維修摩托車、買汽油、交手機話費。收入與工作強度反差太大,使村幹部覺得吃虧太多。尤其在目前市場經濟的形勢下,稍有能力的群眾都各顯神通。村幹部一般都是家庭的當家人,是主要勞動力,而且多數都算得上是能人,由於大部分時間花在村級工作上,在家庭致富方面無法施展才能,使整個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影響,有的還遭到妻子兒女的抱怨,因此,對當幹部失去興趣。
二、提高村幹部工作積極性所採取的辦法
1、強化教育,提高幹部的素質。昭蘇縣根據村幹部現有學歷結構,制定了《中共昭蘇縣委組織部關於扎實開展農村幹部學歷培訓工作的安排意見》,明確用3年時間(2005年-2007年)對符合條件的村幹部進行學歷教育,重點做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及定向培養的村級後備幹部的培訓工作,使村「兩委」一把手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村一般幹部中至少有1名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為了增強學歷培訓的實效性,除了完成規定的課程外,還開設了農業、畜牧、農機、水利、民政、司法、計生等必修課,抽調縣直部門的專業人員授課,強化了師資力量。為了切實保證村幹部進得來、坐得住、學得進,縣委組織部在培訓學費上,制定了「一降二補三獎」的優惠措施,與農廣校協商,將學費從每人每年1000元降低到800元;縣財政拿出專項經費,每人每年補助300元,鄉村每人每年補助200元;縣委組織部每年拿出10000元,設立了獎勵基金,按照30%的比例評選優秀學員,予以獎勵。通過這些措施,極大地減輕了學員的經濟負擔,調動了村幹部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行「一降二補三獎」的辦法,昭蘇縣共補助18.12萬元對252名村幹部進行了學歷教育培訓,使全縣146名村「兩委」一把手均達到大專以上學歷。
2、實施「三百提素工程」,開闊村幹部眼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村幹部能經常接受新鮮事務,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30萬元資金,建立農牧民致富能手外出取經補貼專項基金,從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時間組織全縣百名農牧民致富能手到思想解放、市場活躍、經濟發達、技術先進的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地,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和「充電」,開闊眼界,啟迪思路,增強其求富圖變的意識和致富技能。2006年11月已組織了第一批33名農牧民黨員赴北京、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參觀學習,這批學員歸來後,昭蘇縣以專題采訪的形式對30名農牧民進行了專題采訪宣傳,並由參加學習考察活動的村黨支部書記組織本村的「兩委」班子成員進行座談,介紹內地的先進經驗,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明確本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為群眾開闊思路增長見識。
3、正確對待村幹部,牢固樹立三種觀念。長期以來,自上而下對村幹部的觀念上有偏見,認識上有誤區,思想上有疙瘩,這些問題較大程度削弱了村幹部的政治地位、行政權利、群眾威信和工作積極性,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首先從自身找原因,通過深入扎實的思想教育,使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種觀念,為村幹部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村幹部也是幹部的觀念。村幹部來自群眾,卻不同於群眾。首先,嚴格規定,鄉鎮幹部進村入戶時,要平等對待村幹部,不能指手畫腳,簡單粗暴,更不能歧視村幹部,村幹部到鄉鎮辦事享有優先權,實行鄉鎮幹部首問責任制,不能相互推諉、扯皮,半天能辦完的事,絕不能拖帶第二天,對村幹部不低看一等,不慢待一分,牢固樹立「村幹部是報酬最低,擔子最重的幹部」的觀念。——村幹部是各項工作落實到戶具體執行者的觀念。「上有千條線,下有一根針」,所有的工作最終都必將落實到基層,任務最終卻落到了村幹部肩上,直接面對群眾的是村幹部。因此,在安排任務,檢查工作時要予以充分理解,顧及村幹部的工作難度和苦衷,該出面的要出面,該配合的要配合,不能脫離實際下命令,吹毛求疵找碴子、求全責備訓幹部。要進一步完善鄉鎮幹部駐村工作機制,堅持「好人好馬上一線」,把業務上最強、作風上最正的幹部派駐到村,協助指導村幹部抓落實。——村幹部是群眾代言人的觀念。每名村幹部都是根據《村民組織法》選舉產生的,真正是村民信得過的「代言人」、「代權人」。村幹部天天與群眾直接打交道,與群眾朝夕相處,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可以說與老百姓零距離,群眾有什麼想法、意見、問題都找村幹部,向他們傾訴。因此,村幹部是村民意見的收集人,村級是村民意見的集裝箱。因此,在重大決策前首先廣泛徵求村幹部的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見解,重視他們的想法、看法,達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這樣,有效維護了村幹部的參政、議政權,提高了村幹部的群眾威信和政治地位。
4、加大投入,為村幹部發揮作用積極創造條件。昭蘇縣通過實施村級陣地工程,共投入資金640萬元新建村級辦公陣地31個,維修16個,擴建1個。同時,加大了村級陣地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確定了5項應建的配套設施內容,即:圍牆、道路硬化、廁所煤房、活動場所、院內綠化。為了激發各鄉鎮的積極性,組織部派出專門的工作組,逐鄉逐村對配套設施建設工程進行實地測量,測算出工程量,確定了「以獎代補」的方案,並在全縣性大會上舉行了隆重的補助資金發放儀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並從黨費中拿出28.9萬元為全縣31個新建村級陣地配備了875套桌椅、88個圖書櫃。通過改善村「兩委」的辦公條件,滿足農村黨員群眾政治學習和開展各項活動的需要,真正做到黨員活動有地點、學習有內容,為他們營造了溫馨之「家」,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今年,昭蘇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集體經濟攻堅月」活動,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工作,以全面提高村級組織為民辦事的能力和本領,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首先是摸清家底。組織專人對全縣10個鄉鎮的73個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摸底,掌握了全縣73個村中有機動地11379畝、集體畜1399(頭)只、草場7825畝、集體林960畝、村辦企業11個。其次是選樹典型。在原有壯大集體經濟典型村(阿克達拉鄉下克孜莫依納克村村民「小銀行」、洪納海鄉開斯克村扶貧資金滾動使用壯大集體經濟做法)的基礎上,探索出了烏尊布拉克鄉麻扎爾村用活土地流轉機制,由村「兩委」出面承包外出打工村民的土地,使村集體增收10000元,探索出了空殼村壯大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洪納海鄉吐格勒勤村建立了集體與農牧民黨員股份合作組織,採用村集體牽頭,農牧民黨員參股,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集體、農民的利益拴在一起經營發展。村幹部帶頭入股,農牧民黨員自願參加的股份協會的原則,籌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啟動資金1.65萬元,購買了100隻生產母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村集體為入股農牧民黨員提供包括醫療、政策、貸款擔保、遺屬補助等服務,實現了集體經濟由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轉變。喀拉蘇鄉採取清收欠款以獎代補的方式為克西克薩爾闊布和阿克賽兩個村提供50匹良種馬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第三是組織觀摩。通過開展「集體經濟攻堅月」活動,組織各鄉鎮黨委的主要領導到這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試點鄉村觀摩,拓寬各鄉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思路,鼓勵和引導各鄉鎮從用好一塊地、養好一群畜入手,堅持因地制宜、從易到難、多渠道、全方位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實行提高村幹部工作積極性的一系列措施,逐步使村級陣地成為開展便民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重要陣地,今年以來,全縣村幹部和鄉鎮駐村幹部累計接待來農牧民群眾9600人次,解決群眾生活、生產中的困難的問題5400餘件,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和諧新農村的氣象進一步顯現。
4. 如何加強村級幹部作風建設
如何加強村級幹部作風建設:
農村基層組織和幹部在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農村幹部作風的好壞,決定著黨和政府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各項決策能否真正落到實處,直接關繫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執行情況。在此農村幹部一定要做到:
1、強化教育,提高自身素質。農村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實質上是思想政治素質不高的綜合反映。加強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教育,引導基層幹部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心系農民。只有在思想深處和老百姓融為一體,才能做到事事為民著想,努力把農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2、建立制度,規范職權。作風建設要以制度為保障,沒有制度的約束,僅靠個人的道德良知是遠遠不夠的。要不斷建立健全基層相關制度,規范基層幹部的職權行為,逐步形成用制度約束,靠制度管人。
3、強化監督,約束權力。加強基層民主,強化民主監督。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凡是涉及到群眾利益的問題;
如土地徵用與補償、退耕還林還草、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以及村級財務等,必須堅持公開,讓群眾知情,對群眾提出的疑問和質詢,及時作出答復或解釋,接受群眾監督。
依據管理辦法: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是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證黨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目標的實現而制定的法規。
1999年2月13日,《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布,自1999年2月13日起實施。
應該肯定,村級幹部是黨和國家在農村發展、維護穩定的基石,也是執行政策的標桿,他們代表黨和政,即是幹部又是群眾,既是官又是民,責任大,工作苦,報酬低,多數村幹部能起帶頭示範作用,擁有扎實的群眾基礎和真正的村民威望但也有部分村幹部宗旨觀念。
開會遲到早退,法紀意識淡薄,掌權即謀私,得熱就霸道,能人變紅人,紅人變惡人,惡入變罪入群眾敢您不敢言,領導能管不願管;
具體表現有不少村幹部掌權後不民主、搞團伙、優親友、貪占挪、住豪宅、開豪車、坐上席,一般幹部瞧不起,村民更不放眼裡,有的甚至明知故犯頂風違紀,大操大辦化整為零,弄虛作假忽悠上級,吃喝爆賭惡習不改,貪腐惡劣影響極壞等。
學習新民風不認真,行動不積極,很多村對上級文件重視不夠,傳達宣傳不到位,當做軟任務,可搞可不搞。
與十九大精神和兩學一做結合不力,群眾知曉度不高,村級帶頭執行不力,沒有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村規民約,或雖制定但流於形式,應付上級。關鍵是村幹部怕觸犯自家利益,自己不能帶頭,如過事耍排場、請愙送禮、弄虛作假、揮霍賭博等。
5. 如何當好一名村幹部
你好:一、必須明確當村幹部的動機和目的,當村幹部究竟為了什麼?有人為出名,有人為得利,有人為口氣,出於這樣的目的,村幹部不僅當不好,群眾不會信任,組織也不會滿意。有人想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點事,這樣的村幹部群眾最受歡迎。村幹部必須明白自己是群眾選出來的,必須對群眾負責,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全鎮一班人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全鎮一班人當親人。」密切聯系群眾是全鎮一班人工作的法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全鎮一班人的宗旨,我認為當村幹部的目的主要有三個:一是要發展地方經濟,帶領老百姓致富。二是要建設新農村,縮小城村差距,建設村容整潔、文明、富裕的新農村。三是要貢獻才華和智慧,為村民謀發展、謀幸福。
二、村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要求。自己曾經在不同場合講過,黨員幹部要強化四個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爭先意識、自律意識,村幹部也要強化這四個意識。今天我還要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要牢記信念,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險。二是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依法辦事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本領,重點發展農村經濟,防止能力不足的危險。三是要牢記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防止脫離群眾的危險。四是意志堅強,能經受各種誘惑,自覺接受群眾和組織的監督,強化自律意識,防止消極腐敗的危險。
三、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村幹部要有威信、有威望。「幹部一聲吼,群眾跟著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鬥不怕你,有了問題老纏你,解決不了就罵你。」這些都給村幹部開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村幹部要因勢利導,適應新形勢,改變落後的管理手段,一是做好宣傳,宣傳是各項工作的「第一道工序,」這就要求村幹部自覺主動地向一般群眾宣傳黨紀國法、產業政策、市場行情和各類農科知識。還要傾聽群眾呼聲,歸集群眾意願,實在求是地向黨委、政府做匯報,給上級組織因地制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二是帶好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村裡的領路人,應立足村情,著眼長遠,制訂規劃,排出階段性實施目標,組織群眾逐項實施。三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在群眾中樹立威信。必須以實際行動效果取信於民,村幹部要把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首要任務,認真履行職責,兌現競選承諾,以實際行動效果才能贏得群眾擁護。一要敢想、敢闖、敢於創新。現在農村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發展問題沒有解決好。只有農村發展了,農民富裕了,什麼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因此村幹部要敢想、敢闖、敢於創新。首先自己帶頭創業致富。村幹部只有搞好了家庭經濟,才有發言權,如果自己都發展不好,自己發展思路都不清晰,村幹部拿什麼來取信群眾,說服群眾,領導群眾。其次,要帶領群眾致富。「自己不會富,不能當幹部,只顧自己富,不是好乾部」。在農村基層、帶領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是村幹部的天職,村幹部要切實增強發展意識,樹立為官一任,帶富一方的責任感,思想再解放些,思想再開闊一些,膽子再大一些,只要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於使村民富裕起來,有利於集體經濟壯大,都可以大膽試、大膽闖,要把發展作為基層組織的第一要務,這也是基層組織取信於民,樹立威信的根本所在。
四、干有方,要有領導藝術。一是「正」。就是心正、行正、公正、正氣。心正,就是心眼要正,心術要正。要有仁者之心,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行正,就是行為要端正,走路要走正路。公正,就是處事情,看問題都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正氣,就是要一身正氣,光明磊落,胸懷坦盪,村幹部只有做到心術正、行為正、辦事公、處事明,才能贏得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二是「能」。就是要具備帶領基層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能力。「打鐵先得自身硬。」必須具有創新意識,超前的思維,過硬的本領,才能讓群眾心服口服,「能」從何來?首先要不斷學習,向書本學,向外地學,向領導及同事學,向實踐學。其次要不斷實踐,要學以致用,大膽創新,活學活用。三是「勤」村幹部完成各項任務,興辦各種公益事業,對下要靠苦口婆心的宣傳、解釋,對上要爭取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只有做到腿勤、口勤、腦勤,才能克服各種困難,解決各類問題。四是「和」就是要講團結,以和為貴。一個班子沒有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村兩委關系不協調好,就辦不成大事。「人心齊,泰山移」,任何形式的窩里斗,搞內耗,最終結果只能是斷送自己,貽誤發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要在一時一事上斤斤計較,在具體工作中要自覺做到互幫、互諒、互讓,同志間要以誠相待,不要互相拆台;要有大局觀念,確保農村各項工作和社會事業協調健康發展。五是「責」就是指責任,古人說「在其位,謀其政」。「位」就是你的職務。「謀」就履行,「政」就是你應擔負的責任,也就是說村幹部要有責任意識,既要對下負責,又要對上負責,從而實現對下與對上負責的高度統一。決不能允許各唱各的調,自行其是,忘乎所以,目中無人。任何一名村幹部都離不開組織的關心和愛護,離開黨委、政府的支持,將寸步難行。村幹部必須協調好方方面面的關系,盡心盡力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做一個群眾依賴的好「村官」,黨的好村干。
村官崗位平凡,但也能展示才華智慧,干出一番大事業。如「天下第一村」華西村老支書吳仁寶,譚子山鎮工聯村支書周興榮,他們都是在村官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各位村幹部應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扎扎實實工作,當好一名村幹部,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建設「富強、活力、文化、生態、和諧」新三塘,爭當全市鄉鎮科學發展排頭兵建功立業。
6. 如何加強農村黨員管理,提高黨員責任意識
一、要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
各村級黨組織要組織生活制度,要「創先爭優」活動「一講二評三公示」的活動要求,每月開一次支部委員會或黨會,每三個月一次支部大會,每季度組織黨員上一次黨課,每年一次民主評議黨員活動。要改進活動,組織生活質量。分類,組織關系轉接的規定,對農村體中黨員的管理。鄉(鎮)黨委要對農村黨員的經常性教育,黨性觀念,自覺先進性;培養一兩門實用技術,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在農村兩個文明建設中先鋒模範作用。,在黨員管理上要靈活性,分類,分層管理。農民黨員隊伍的年齡、文化和從業特點,決定了農村黨員管理上的多樣性,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村黨員的管理。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實用、實效」原則,健全規章制度,走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分類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加大了黨員隊伍的流動性,外出黨員增多,對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外出登記制度,使在黨組織的視線之內,而不游離之外;對老年黨員可劃分黨的辦法,指派一名支部委員其教育管理,使老黨員老學,老管,老為;對從事種養加工業的中青年黨員,責任制管理,促其作用。
二、在黨員教育上實效性,放矢,按需施教
在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農村黨員熟練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把最新科技運用於生產實踐的能力,帶領黨員致富的能力農村黨員教育的,解決好農村黨員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黨性觀念等問題,農村黨員隊伍素質的千差萬別,區分層次,分類,放矢。對那些思想守舊,無開拓創新精神的農民黨員要主要工作,採用培訓、實地參觀、現場示範等,用身邊的人和事,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觀效益促其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對那些科技素質低,致富本領的農民黨員有計劃地市場經濟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使黨員人人都有一技之長,致富能力;對那些頭腦靈活,率先致富的青年黨員,有計劃地組織參加農廣校、農函大的培訓,、有意識地帶領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
三、在黨員發展上嚴肅性,嚴把「入口」,暢通「出口」
黨員隊伍結構,體現黨員的先進性是新下發展黨員工作的主攻方向。發展黨員要擺脫束縛,放寬視野,從靠的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率先富起來的致富能人,骨幹力量,從復退軍人和村幹部中發展黨員,從源頭上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發展黨員要「十六」字方針,「兩推四公示」、責任追究制度,把好「培養關」、「考察關」、「發展關」和「審批關」,注重質量,不求,,培養,成熟,發展。,要以從嚴治黨為,暢通黨員「出口」,那些長期不參加黨組織活動,不黨員作用,不政策,民主評議定為不合格的黨員,黨組織反復教育仍不悔改的,要《農村黨員積分考評制》的辦法組織,絕不姑息遷就,從而農村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四、要抓好農村的黨員發展工作
要新時期發展黨員工作方針,把有文化的優秀青年農民、科技示範戶、致富能人和非黨村委會、村民長、村民代表培養,列入發展計劃。要著力在農業生產線和長期不發展黨員、力量薄弱的村發展黨員,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要加大在外出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農村入黨分子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