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村幹部
⑴ 劉氏總祠的總祠考察
開七公第二十八代嗣孫 劉逢然
在我剛能記住事情的時候,就聽父親講過,我們的開基祖開七公葬在興寧縣的崗背,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開七公的兒子叫廣傳公,是瑞金知府。廣傳公娶有兩個妻子,大婆姓馬,生了九子兒子;小婆姓楊,生了五個兒子。傳說兩個祖婆曾互相爭說自己兒子的本事,馬祖婆說:「我九子佔九州。」揚祖婆說:「我五子天下游。」如今,兩個祖婆的話都實現了,廣傳公的十四房子孫遍布祖國各地,人丁繁盛,歷代富貴不斷。我們這個家族是七房巨波公的後裔。
興寧距安遠才一百多公里,路程不算遠。近些年來,曾有老人相約去拜祭祖墳,由於各種原因羈絆,一直未能成行。考察這個祖上的名墓,是我多年的心願。
2005年8 月1日,從梅州考察葉師祖墳和故居後 ,專程前往興寧,在學員興寧人的帶領下,到興寧崗背村進行實地考察,圓了多年想圓的夢。
滿頭華發拜祖遲考察興寧劉氏總祠
興寧人沒到過崗背,他找到他的一個在該處鄉政府當過幹部的朋友,驅車前往。從興寧出發,順著通往江西的省道北行29公里,是一個小鎮,這就是崗背。在鎮上停車一問,男女老少都知道劉氏總祠的地點,從鎮街大約上三分之一的位置右拐,過了河就可以看見劉氏總祠了。
我們在宗祠門前池塘外停下車,一走出車門就看見宗祠右側前方有一平房門上掛有「劉姓宗祠聯絡處」的牌子,一老年婦女主持聯絡工作。問其夫輩份,說是二十二世,足比我高了六代。她告訴我,在宗祠附近居住的都是長房巨源公的後裔,興寧縣在九十年代續修過族簿,開七公子孫上了譜的共有男丁16萬多。本人虛度五十有七,滿頭白發才來褐拜老祖宗之靈位,甚感心中有愧。立即在老婆婆的店裡買了將近百元的奠祭品,誠惶誠恐地到宗祠焚香秉燭,向老祖宗磕了幾個響頭。然後才打開羅盤,測量宗祠的坐向。
劉姓總祠是一個典型的客家風格建築,三進二天井,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歲次庚辰,由兩廣閩贛四省宗親聯合將本宗私屋改建成劉氏總祠。時歷三百餘年,除左側子孫屋部分倒塌外,宗祠保持乃屬完整,氣勢恢宏。
宗祠後屏高聳而端正,主山開三腦芙蓉帳,天太二峰秀麗高聳,芙蓉帳里中抽出脈變緩平,左右皆有送砂,到頭開面結為陽基之地,喝形為「螃蟹游江」。內外兩向,宗祠坐向寅山申向兼甲庚,扦壬寅穴;門立甲山庚向兼寅申,扦甲寅穴。前坪外一半月形的池塘,水面將近兩畝,池塘外有停車坪。宗祠前明堂圓融寬闊,四周秀山羅列,明堂內農田數百頃,河水從壬子乾亥方上堂,從右流左,抱宅有情,出丁未而去,下砂兜收有力。正前方朝山下一水泥廠,三個煙囪日夜吐煙,有如日夜點了三枝香。
惜有的後人為了眼前生計,竟在宗祠左後方開山炸石,用於賣錢。此方炸石,必對孟房丁、貴產生不利影響。年辰方本犯三煞,恐發凶事。
二、丁財貴壽四全,只因龍真穴的——考察開基祖開七公墳塋
在崗背鎮南頭右拐經過一個水泥廠(虎留水泥廠)再行一公里,車開到了開七公墓地的河對面。道路在墓地的對岸,停車後下車過「念親橋」。過橋後左行百多米,就到了開七公的墓地。
考察之前,我認為此墓一定合楊公風水術之理法,到實地考察,果其然。斯地來龍甚遠,老祖山在贛粵接界處的西北方向,東行至北轉東南而行,水伴龍行百餘里。少祖在東北方向,發脈往西南而行,到頭翻身起一巨門星體,逆結為象鼻形。
開七公墓立巽山乾向正針,明堂圓融緊湊,大河水從天盤壬子方上堂,在穴前彎曲緩緩流過,出天盤未而去,天盤辛酉方有一小溪水斜朝而來,在墓地看,水口關欄甚緊。經雲:「長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祿萬鍾。」、「旺來迎生,富貴之期聚至。」「生與旺而同歸,人共財咸吉。更以六秀方來,定擬滿門朱紫。」乾坤艮方砂秀而高聳。
此行惜天氣炎熱,氣溫高達39度,故未及登山審龍,待再次掃墳時一定補上此課。
開七公墓,無論在形巒上還是在理氣上以及在做法上都完全符合楊公理法。確實是一個丁財貴壽皆全,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⑵ 八十九十年代當過村幹部的人可以領國家補貼金嗎如題 謝謝了
我是70年代任過農村大隊出納,現沒有找到個人存檔書料如何去作證呢現有和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同志書記,會計可以證明屬實嗎?
⑶ 梅州興寧黃陂鎮樟坑村石屋的危房改造扶貧補貼政策村長答應但不落實怎麼辦
答:深圳曙光見面會當天可聽講座知識,當天掛1元號可以免費術前檢查。如果想治療近視,可以參加講座先了解一下和做個術前檢查,然後再決定是否矯正近視。 曙光是神五,神六,神七,神八航天人員的手術提定醫院
⑷ 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現在人口普查進行怎麼樣了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准時點是2010年11月1日零時,屆時,人口普查員將會到每家每戶進行調查登記。梅州市按照規定已於10月1日先期展開入戶調查,為了使調查登記更加順利,市民應如實回答普查員的提問,詳細介紹每位家庭成員的情況。此次普查將抽取10%的住戶進行登記人口普查長表,其餘的人口只登記普查短表。普查短表有18個項目,包括人口基本狀況、受教育程度和每戶的基本情況等;普查長表有45個項目,除了短表的內容外,還包括人口的遷移流動、身體健康、生育就業和住房情況等。
為方便市民識別人口普查員的身份,防範假冒普查員身份進行行騙,警方希望市民在有工作人員上門進行人口普查時一定要辨別對方身份。第一應查看普查員是否帶有「普查指導員證」或「普查員證」兩個證件,正規的證件上都蓋有當地政府人口普查辦公室公章。第二普查員均配有印有「人口普查」字樣和標識的袋子等工作用品。第三是普查內容,入戶調查時,主要核對和登記戶籍人口、人戶分離人口、暫住人口、境外人員、僑民、僑眷的基本信息,不會涉及其他內容。據警方介紹,與普查有關的違法犯罪目前常見的主要有3種類型,一是以人口普查名義進行入室盜竊;二是以人口普查名義進行入戶搶劫;三是以人口普查名義進行非法搜集業主信息。市民對未佩戴統一證件的人員要求入戶調查時,要堅決拒絕;對假冒普查人員上門借詢問家庭人員情況分散市民注意力趁機偷取財物,或用花言巧語騙取現金的騙子,要注意保存證據、記住特徵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⑸ 興寧市怎麼當選鄉村幹部
村級選舉是廣大村民行使民主權利投票選舉村級幹部的一種選舉,是廣大村民行使權利的一個版最重要的權平台,候選人一般由年滿18周歲的本村村民推選,然後經鄉鎮確認,最後從候選人中選出村級幹部,村級選舉一般是每三年一次,今年是全國村級民主政權的統一換屆年。
⑹ 廣東省興寧市羅崗鎮出了多少大人物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
鄧逸凡 中將 水口鎮小豐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廣州軍區 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 政治委員
王國湘 少將 刁坊鎮建興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書記
林紹新 少將 寧中古塘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空軍少將
柳河生 少將 興城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賴佛新 少將 興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副校長
【民國將軍(中將)】
劉紹武 中將 黃陂鎮甘磚村人,國民革命軍徐州第七兵團六十四軍一五九師師長、六十四軍副軍長
劉既漂 中將 葉塘鎮留橋村人,西南政府防禦工事總工程師
劉鑄軍 中將 徑南鎮臚聲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第三十四集團軍野戰補訓師師長,暫編第五軍副軍長,國防部中將部員
李 振 中將 刁坊鎮刁潭村人,國民革命軍川東軍區副司令員,西南軍區司令部高參室副主任。解放後任四川政協副主席、省參事室主任
李振球 中將 新陂鎮黃沙陂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五軍中將軍長
李懷蒼 中將 葉塘鎮田心村人,國民革命軍某部團長、財政處長,中央 高級少將參謀,194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李潔之 中將 新陂鎮上長嶺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七戰區軍糧計核委員會中將副主任,解放後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省政協副主席
李新俊 中將 新陂鎮下樓村人,國民革命軍廣西省第十二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中將保安司令,國民政府政務部常務次長、部長
李伴奎 中將 興城鎮米寨村人,國民革命軍五十五軍副師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解放後任武漢市政府參事
蕭冀勉 中將 葉塘鎮大路下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四編訓司令部司令官
蕭君勉 中將 葉塘鎮大路下人,國民政府總統府中將參軍
張醁村 中將 永和鎮大成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總部及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顧問
陳 侃 中將 大坪鎮潭坑村人,國民革命軍廣東省保安司令部高級參議、視察組主任
陳仲賓 中將 龍田鎮羊嶺村人,「南韶連」軍務督辦
陳道行 中將 興城鎮楊桃樹下人,中將高級參謀,第三戰區工兵團司令
陳宇飛 中將 興城鎮北街人,國民革命軍軍政部軍械司中將司長、第二 兵站中將司令
陳茹玄 中將 龍田鎮碧園村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代理主任委員
陳隱冀 中將 興城人,國民政府軍政部陸軍署中將軍械司長
羅梓材 中將 寧新鎮水樓村人,粵軍第四路軍第十二集團軍參謀長,解放後任廣東省工業廳廳長、手工業局局長
鍾 彬 中將 龍田鎮,川鄂邊綏靖公署事主任兼第十四兵團司令官
饒景華 中將 寧中鎮絲光村人,廣東陸軍第三獨立團團長,虎門要塞司令
廖鳴歐 中將 刁坊鎮圩東村人,廣東第二行政區行政督察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
刁作謙 中將 興城西郊觀音堂人,外交部顧問兼陸軍中將參謀,參與1945年南京日軍投降受降典禮。
賴 剛 中將 福興神光山賴屋人,廣西省保安處中將處長、桂北師管區司令,廣西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民國將軍(少將)】
王 傑 少將 寧中鎮和一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兵團司令部少將 副參謀長,後升任師長
王振漢 少將 寧中鎮和一村人,廣州衛戍司令部處長、救國軍軍長
伍漢屏 少將 新圩鎮虎洞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少將、四七二旅長
劉 灝 少將 合水鎮雙溪村人,1917年護國軍第四軍陸軍少將
劉洪若 少將 羅崗鎮白水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政治部少將主任,1931年任江西大余縣縣長
劉飛軍 少將 徑南鎮臚聲村人,國民黨陸軍軍部少將參謀長
劉冠亞 少將 龍田鎮曲塘村人,國民革命軍旅長、少將副師長
劉定藩 少將 羅崗鎮白水村人,國民黨閩粵贛「剿匪」總指揮部參謀長
劉圃耘 少將 羅浮鎮人,國民革命軍聯合總司令部軍醫署經理科科長
劉柏賢 少將 新陂鎮五棟樓人,國民革命軍廣西十二行政區保安部少將副司令
劉倬環 少將 坭陂鎮陂新村人,陸軍暫編第五軍第 十四師少將參謀長
李 明 少將 新陂鎮家莊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五軍一八七師少將師長、六十五軍副軍長,解放後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
李則芬 少將 新陂鎮下樓村人,國民革命軍九十八軍副軍長
李安定 少將 新陂鎮下樓村人,國民革命軍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兼閩東保安司令部少將特務團團長
李康秀 少將 新陂鎮上長嶺人,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交通兵團長
李益群 少將 寧中鎮文一村人,國民革命軍豫西師管區副司令,廣東粵中師管區副司令
吳達連 少將 黃陂鎮聯豐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兵團總務處少將處長
吳應環 少將 合水鎮富和村人,國民革命軍粵保安司令部兵役處處長
何寶松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黨陸軍少將,解放後任廣東省民政廳副廳長,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副主席
何天祥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黨少校軍法處長,廣州北校場少將無線電 台台長
何孟淳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黨廣州行營政治部少將主任秘書,解放後任廣東省政府參事
何廼英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少將副師長,豐順、興寧等縣縣長
何揚番 少將 永和鎮人,國民革命軍第九十軍一六五師師長
何滄浪 少將 寧中鎮和新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兵團司令部參謀長
何廼黃 少將 永和鎮人,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軍事雜志》主編
何學植 少將 石馬鎮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一三三師少將師長
張 琛 少將 寧新鎮大嶺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五軍副軍長、代軍長
張 威 少將 興城鵝湖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七戰區余漢謀高級參謀
張浩東 少將 興城鎮人,國民革命軍第七戰區長官部高參
張偉民 少將 寧中鎮鵝一村人,國民革命軍少將副師長
張一中 少將 興城鵝湖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二軍少將副軍長
張立群 少將 葉塘鎮下中社人,國民革命軍少將師參謀長
陳 師 少將 石馬鎮刁田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一六七師副師長、第七戰區司令部高參
陳 定 少將 石馬鎮人,國民革命軍一五七師副師長,解放軍第六步兵學校校務部代部長、四川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省政協委員
陳公天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二軍少將參謀長
陳名勛 少將 石馬鎮新田村人,國民黨國防部少將參議
陳寄雲 少將 興城鎮洋崗村人,中國遠征軍第七十一軍少將炮兵指揮官
陳紹鵬 少將 坭陂鎮東山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械庫庫長
陳偉霖 少將 坭陂鎮東山村人,國民黨六十五軍政治部少將主任,解放後任興梅聯合委員會顧問、廣州市政府參事室兼主任秘書
陳郁萍 少將 坪洋潭坑村人,國民黨一五九師少將參謀長,解放後任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廣東省手工業局副局長
陳森蓮 少將 石馬人,海南防衛司令部警保一師副師長
陳世光 少將 水口鎮河東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編練司令部副參謀長、福州綏靖公署少將總務處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少將高參
陳傑夫 少將 石馬人,國民革命軍少將炮兵指揮官,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
陳挹寰 少將 興城鎮夏屋陳人,國民革命軍國防部榮譽軍人第六教養院少將院長,兼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師長、江西省參議員
幸中幸 少將 徑南鎮章峰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長官部少將參議
幸振芳 少將 徑南鎮雙梧村人,陸軍八O四總醫院少將院長
林初耀 少將 黃陂鎮龍溪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師少將副師長、師長
羅熾楊 少將 新陂鎮家莊村人,粵軍第四旅少將旅長
羅翼群 少將 龍田鎮燕塘村人,大元帥府少將參軍,廣東憲兵司令,東征軍總參議,解放後任省參事室副主任
羅策群 少將 寧新鎮大圳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少將副師長兼旅長
羅倬漢 少將 龍田鎮雞公橋,國民革命軍聯勤總部廣西供應局局長
羅陽模 少將 大坪人,國民革命軍團長、少將參謀
鍾之輝 少將 黃陂人,廣州行轅第一處少將副處長,國防部第七部新兵訓練處編練組少將組長
鍾翊群 少將 黃陂虎留村人,七十一軍駐粵辦事處少將處長。
饒崇詩 少將 寧新鎮洋嶺村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軍隊黨務處副處長,軍事委員會戰時幹部訓練團第三分團少將政治總教官
黃文思 少將 大坪鎮大塘村人,國民革命軍一五九師少將副師長
彭展寰 少將 羅崗鎮,國民政府國防部少將高級參謀
曾適存 少將 寧中鎮土坑村人,國民革命軍甘肅河西警備司令部第二處少將處長
曾問吾 少將 黃槐鎮槐東村人,中央邊務室少將主任,新疆吐魯番縣長
譚 忠 少將 福興鎮,國民革命軍滇邊游擊挺進縱隊第一支隊司令、少將副司令、雲南省保安第二師副師長
廖 慷 少將 龍田鎮涼傘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副軍長兼四十五師師長,第三十一軍軍長
廖 淦 少將 龍田鎮高陂村人,國民黨第三戰區作戰研究室少校主任、廣 東陸軍軍官學校教官、陸軍某部少將參謀
廖中天 少將 合水鎮富和村人,粵中師管區副司令,廣東綏靖公署少將高參兼總務處長
廖頌堯 少將 龍田鎮涼傘村人,湖北省政府參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參議,第六十五軍獨立旅少將旅長
廖毓清 少將 新圩楊閣山人,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團長,作戰司令
潘 標 少將 永和鎮湖尾村人,閩粵贛邊區總司令部第四區少將抗日指揮官
⑺ 興寧市在哪裡
我是興寧的,你要找什麼?興寧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東北部興寧盆地,廣梅汕鐵路上,毗鄰江西省。全市人口中絕大部分為客家人,當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歷史古代屬龍川縣地。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寧江而得名。此後這里逐漸發展成廣東、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地區性重貿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稱。1994年撤縣設市,由地級梅州市代管。 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興寧組軍抵抗元軍。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分設長樂縣(今五華縣)後,縣境相對穩定。1958年冬,平遠縣並入興寧,兩年後復置平遠縣。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興寧隸屬梅州市。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從此,興寧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拉開了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邁進的序幕,為建成「經濟繁榮、科教領先、社會安定、生活小康、中等發達」的粵東商貿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地理興寧市地處東江和韓江的上游,南嶺南側,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市境中部為平原地形,四周環以群山。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縣相接,東部與梅縣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縣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寧江盆地面積350平方公里,是粵東北地區最大的盆地。。****、******所在地興城鎮位於302多平方公里的寧江盆地中部,是粵、贛、閩三省陸路交通樞紐,粵東北部第一大商品集散地和商貿中心,梅州市次中心城市,興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規劃面積100多平方公里,興城主城52平方公里。興城距廣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頭185公里,至韶關407公里,至江西尋鄔縣128公里,至福建龍岩282公里,至梅州城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行政區劃興寧市轄福興、興田、寧新3個街道辦事處和17個鎮:寧中、新陂、刁坊、永和、徑南、坭坡、新圩、水口、羅浮、羅崗、黃槐、黃陂、合水、龍田、石馬、大坪、葉塘。 民族人口興寧人口絕大部分(佔99%以上)是操客家方言的漢族,亦有為數不多(大多數是解放後隨軍政幹部調動遷入)的壯、苗、蒙古、回、瑤等少數民族。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1130988人,其中農業人口904794人,佔80%。風俗節日1.春節 習慣上稱「過年」,是興寧人最隆重的傳統民俗節日,過年時出外工作的興寧人都會回家過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五稱為「入年卦」後,人們忙著籌備年食、年貨和應時糕果,釀造富有富有客家特色的「老酒」,製作用糯米做的「煎堆里」或「金團里」(寧塘、寧中、寧新等幾個鎮稱為「油果里」,用於辦白事或做齋時才叫「剪堆里」)。農歷十二月二十五興寧人民十分注重取兆意,不可以罵人,不準講不吉利的話。俗語謂:「入年卦,就講好話」。 正月初一。人們一清早(零時)就有三牲、果餅、香燭敬「趙公元帥」,大放鞭炮接「財神」,故除夕半夜有放鞭炮之俗。天一亮,族人齊集祠堂祭祖,儀式莊重。50年代以來,此俗已被逐步革除。祭祀儀式 也比較簡單,很少有一族同祭,而是各村各屋分別敬祭,大多有長者參加,青年人甚少知其儀式、內容。 初二、初四是探親訪友日 初三,俗稱「窮鬼日」。這一天人們不外出作客。現舊俗已改,初三照常作客,且這天文娛、體育活動特別多。 正月初五稱「出年卦」,表示已過了年。俗語有雲:「年過初三四,各人打主意。」2.賞燈 「賞燈」為興寧、五華部分地區特有傳統節日,等同於元宵。時間從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不等,視各宗族各村情況而不同,正月十一、十二為最多。期間在「賞燈」節前有「升燈」(正月初五至初十)、節後有「暖燈」(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八)。興寧大事記1.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2.2005年8月7號大興煤礦發生特大事故,123人全部遇難.興寧驕傲1.興寧電器廠發明世界第一台聯合收割機(簡陋型);2.興寧魚苗場「四大家魚」孵化技術領先世界,較之已研究二十幾年的小日本,小日本簡直可稱飯桶!在興寧魚苗場「四大家魚」孵化技術成功後,小日本來訪,一月後技術外流,時任興寧縣縣長被撤職!3.興寧電器廠生產出國內首台10兆千伏變電器;4.興寧球閥廠譽稱「中國閥門第一廠」(曾經,呵呵)。5.四大國腳同時入選,來自同一中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條不叫驕傲,叫反省!!!)。6、一個面積只有2100平方公里的粵東縣級市興寧市,近80年來涌現出了包括原廣東省省立文理學院院長羅香林、原東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如心等45位大學校長,被譽為我國「大學校長」搖籃。
⑻ 廣東省興寧市復退軍人解四難
據了解,根據市民政局的統一安排,該處組織民政辦和各村、社區幹部深入開展下訪、專家訪活動,屬在轄區內開展解決復退軍人「四難」(看病難、住房難、生活難、崗位安置難)活動。
通過此次摸底工作,將轄區內新中國成立以來服過兵役、目前健在的軍人數量初步進行篩查,通過入戶,填寫調查表,建立一人一檔,掌握復退軍人的基本信息,並對復退軍人及其家庭的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及時依法依規辦理。
目前,該處已初步摸排登記200餘名「四難」人員,下一步將進行信息匯總和上報工作,做到調查摸底全覆蓋、數據准確、情況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