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包村幹部存在的問題
A. 請問農村都有包村的鄉鎮幹部,包村幹部的職責是什麼
1、抓好兩委班子建設
2、宣傳黨的各項政策法規。
3、監督並組織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4、積極化解所包村的矛盾糾紛。
5、負責監督農村各項制度的落實。
6、督促黨的各項政策的落實。
B. 農村的兩委幹部和農村黨員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農村黨員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作風不強,精神萎靡懈怠。面對紛繁復雜的形勢、不同思想沖擊,一些農村黨員幹部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在是非問題面前把握不準,在利益面前不堅定,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作風方面表現出「四個缺乏」:一是缺乏責任意識。少數村幹部沒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競選村幹部不是為了事業,而是為了家族、為了面子、為了個人利益,上任以後,沒有把心思放在服務群眾、幹事創業上,而是放在搞關系、辦個人事情上,群眾有意見。少數鄉鎮幹部還存在片面追求政績的問題,喜歡抓易出成績,見效快的事,不願意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對富豪商人前來投資很負責、對百姓辦事不那麼負責,對宣傳鼓動工作很負責,對行動上貫徹落實不那麼負責。二是缺乏進取精神。部分村幹部的思想保守僵化,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事業無追求,工作無計劃,生活無方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魄力,村莊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後、村民生活低水平徘徊。三是缺乏擔當勇氣。有的工作謹慎有餘,缺乏克難攻堅的勇氣、一抓到底的勁頭,遇到問題踢皮球,遇到矛盾繞道走,副職推給正職,部門推給政府,該自己辦的事情推給別人辦,該馬上辦的事拖到以後辦。有的膽小怕事,怕得罪人,怕丟選票,面對歪風邪氣不敢抓、不敢管,放任自流。尤其個別村發生了不穩定的問題時,村幹部不能勇敢地站出來,以積極的態度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有的臨陣退縮,有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態度曖昧,甚至個別人唯恐事情鬧得不大、推波助瀾。有的奉行「明哲保身、不得罪人」的處世哲學,只栽花、不栽刺,當「老好人」,對其他幹部身上的問題不願批評、不敢批評、不真批評。四是缺乏紀律觀念。部分村幹部將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業或經營上,把管理村務當作兼職,不能堅持正規化辦公,不堅持坐班制度,甚至無作息觀念,隨心所欲,平時主要忙其它,有事叫才去,甚至叫也不去。還有少數村幹部作風軟、散、拖,對上級部署的任務,不積極,不主動,靠鄉鎮包村幹部的指派和協助才去開展工作。個別鎮機關幹部無視工作紀律,在上班時間擅離職守,上網聊天、打游戲、炒股票等現象時有發生。 (二)學習風氣不濃,不能學以致用。主要表現為「三不」,一是不願學。部分農村黨員幹部認為人在基層,只要把具體事情干好就行了,忽視學習黨的理論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把學習當成任務、視作負擔,缺乏動力和熱情,自學變成不學,集中學變成 「集中聊」。一些鄉鎮領導幹部,對學習也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甚至以工作忙為由逃避學習。二是不真學。少數幹部學習動機是為了應付場面,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求甚解。有的參加教育培訓,人在心不在,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一堂課下來,腦子里空空如也,學習流於形式。現在村裡都有遠教平台、農家書屋,還有網路、電視等,但個別村應付敷衍,在遠教集中收看日,設備雖開著,但沒有人看;農家書屋圖書不少,但常年鎖在櫃子里,沒人閱讀。三是不會學。主要是理論與實際相脫離,不能學以致用,「空對空」、「兩張皮」。有的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融匯貫通,就生搬硬套,好政策得不到好的執行。學習先進經驗,有的片面強調客觀條件,認為先進經驗雖然好,但與本地條件不適合,不吸收、不借鑒,工作無動於衷、依然如舊;還有的不顧實際情況,照抄照搬,削足適履,造成先進經驗在落實中走樣,帶來負面影響。 (三)工作作風不實,干群關系異化。一些幹部作風漂浮,脫離群眾,使干群關系出現了與「魚水關系」相悖的不良現象。一是萍水關系。個別黨員幹部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線,身在基層卻不了解基層,很少進普通群眾的家門,群眾一年到頭見不到幹部,相互之間感情疏遠。有的不會講群眾的話,空話套話一大堆,不會與群眾溝通,更不會贏得群眾的真情。有的和群眾表面上和和氣氣,心裡卻隔膜重重,誰也不把誰看成真朋友,進進出出如同萍水相逢。二是蛙水關系。有的黨員幹部平時習慣於發號施令,整天圍著會議轉、拿著文件念、對著電話喊,工作不深入、不具體,不親歷親為和示範帶頭,一旦需要群眾表決或是選舉,才像青蛙一樣跳入水中,與群眾拉關系、套近乎,甚至為達到個人目的,不負責任地亂許願,最終兌現不了,群眾不滿意。有的基層黨組織,特別是一些村黨支部丟掉了「三會一課」等優良傳統,一年到頭不開黨員會,不得不開會的時候,還要給黨員「出場費」。目前,不但黨群、干群存在蛙水關系,就是在個別基層黨組織內部,幹部和普通黨員之間也出現了蛙水關系的不良傾向。三是油水關系。有的幹部「無所事事」,整天昏昏噩噩,什麼也不幹;有的「無所適從」,素質低、能力差,不知幹嘛,嘛也不會干;還有的「無所畏懼」,漠視黨紀國法,為政不廉,利用手中權力謀私利、撈油水,沒有好處不辦事,有了好處亂辦事,與群眾的服務關系變成了純粹的利益關系、金錢關系,幹部群眾如同油和水,你是你、我是我,根本合不到一
C. 如何改進鄉鎮幹部駐村工作作風
鄉鎮幹部作風如何,不僅直接影響到黨群、干群關系,而且影響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農村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弘揚「三創」精神,實現旬陽經濟社會率先突破發展,加強和改進鄉鎮幹部作風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鄉鎮幹部作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通過狠抓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鄉鎮幹部作風大為轉變,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和信賴。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的看到,目前鄉鎮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方面也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還相當突出。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作作風漂浮。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下村蹲不住,不能入戶同群眾交流,當「郵遞員」、「傳話筒」;二是工作方法簡單。不注重學習理論和政策,對農村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認識不足,缺乏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思考,用老辦法解決矛盾中的新問題;三是進取意識差。認為自己基層工作時間長了,發展無望,安於現狀,消極應付,導致思想僵化,缺乏工作激情,缺乏開拓創新精神。為此,加強和改進鄉鎮幹部作風建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二、轉變鄉鎮幹部作風抓好工作落實
(一)嚴明紀律,確保政令暢通。要把政令暢通作為一項鐵的政治紀律,要求黨員和幹部必須嚴格遵守。要講政治、講大局,決不允許出現陽奉陰違,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兩面派」行為,絕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嚴肅查處編造、傳播政治謠言及醜化黨和政府形象的人和事;嚴肅查處對上級安排的工作頂著不辦或不及時辦理的單位和個人。堅決反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不良作風,確保中央和上級黨委、鄉鎮黨委決策得以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
(二)加強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高度重視學習、善於進行學習,是提高鄉鎮幹部健康成長、提高素質、增強本領、不斷進步的重要途徑。一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注意理論體系,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使認認真真學習成為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感,不斷增強運用理論指導工作的自覺性。二要全面學習做好本職工作必需知識,增強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本領。要從各自的工作實際出發,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法律知識和其他知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要學以致用,用有所成,著眼於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領導工作的本領,進一步提高辦實事、抓落實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制度,約束幹部行為。轉變鄉鎮幹部作風,制度建設是治本之策。要結合鄉鎮工作實際,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對於制度的制定,首先要符合鄉鎮實際。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開門納諫,深入調研,以保證制度的民主性、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要防止制度虛化、弱化、形式化和口號化。其次要執行到位。對於執行不到位的,要強制執行,保障制度的強制力。要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增強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三要獎懲分明,解決制度「落實難」現象。一方面要適當建立獎勵機制保障制度的落實,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違反制度行為的查處力度保障制度的落實。
(四)聯系群眾,增強服務意識。要教育和引導鄉鎮幹部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在工作中,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的利益當作第一考慮。在決策上,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標准。增強工作透明度,積極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要特別關心和幫助特殊困難群體,如特困戶、受災群眾、下崗職工等。堅決反對高高在上,唯我唯大,脫離群眾的不良作風。同時,要教育和引導鄉鎮幹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克服推諉塞責、「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不良作風,切實做到微笑服務、主動服務、優質服務。
(五)求真務實,保持清正廉潔。要弘揚求真務實、公道正派、艱苦奮斗的作風,老老實實做人,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努力形成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圍。要加強黨性修養,乾乾凈凈幹事,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嚴守黨紀國法,始終做到秉公用權,不以權謀私,依法用權、不假公濟私,廉潔用權,不貪污腐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D. 如何讓包村幹部真正起到作用
包村幹部要深深紮根於群眾之中,在感情上與群眾相通,在生活上與群眾相融,要善於做群眾工作,善於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把黨的意圖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艱苦創業,帶領群眾開創生氣勃勃的工作局面,做一名合格的包村幹部。
一是善謀事。包村幹部處在黨和群眾的中間,即是橋梁紐帶,又是各種矛盾的焦點。只要黨的大政方針一定,包村幹部就必須帶領群眾貫徹執行下去。包村幹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超前思維,透過復雜多變的形勢,預見有可能發生的問題,並千方百計地預先想點子解決問題。在預見問題的同時,還必須謀劃出一條良好的經濟發展路子,一定要從調查研究、吃透村情的基礎上深謀遠慮,制訂出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想方設法幫民致富。包村幹部的出謀劃策、處理問題的能力如何,直接決定著農村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興衰。因此說,包村幹部要「善謀事」。
二是會辦事。包村幹部常打交道的,既有遵紀守法的群眾,也有作姦犯科的「刁民」,既有通情達理的文明家庭,也有胡攪蠻纏的「 釘子戶」;辦理的有公事、私事、大事、小事,聽的話有真話、假話、好話、壞話。包村幹部在具體工作中務必做到處處留神、時時在意,講究工作方法,俯下身子為官,挺直腰桿做人。把依法辦事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結合起來,學會做群眾的政治思想工作,善於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對一些重大的帶有傾向性的問題,要明察秋毫,防微杜漸,及時採取措施,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萬一出現較大的事件,也要冷靜對待,不可感情用事,以免矛盾進一步升級擴大。只要採用得當的方法,把工作做到家,不管遇到多復雜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也能得到群眾和上級領導的理解、支持。要做到旗幟鮮明、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剛正不阿,敢於同損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作斗爭。對群眾關心的土地、計劃生育等有關村務、政務問題要真心公開,讓群眾心裡明明白白。因此說,包村幹部要「會辦事」。
三是能成事。農民群眾最講實際,他們衡量幹部的標准,不是會說不會說,也不是工作的過程,而是看到底幹了哪些事,結果怎麼樣。群眾最討厭的就是那些混天聊日、一事無成的幹部。所以包村幹部要盡可能地為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事情的成敗,往往是衡量一個幹部能力高低的標志。作為包村幹部首先要辦事有主見,遇事能決斷。包村幹部應充分發揮自已了解政策、見多識廣和優勢,提出自已的主張,果斷決策。關鍵時刻,不能猶猶豫豫、遲遲疑疑,前怕狼後怕虎。要注意發動群眾,群策群力。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發揮自已的優勢,不僅能成事,而且還會百戰不殆。因此說,包村幹部要「能成事」。
E. 包村幹部是什麼
一般來政府的包村幹部是就政府安排源的一些工作進行協調指導,另外可以對一些村務開展的程序進行監督指導,但不應該介入具體的村務管理工作。
實際上就是上級派駐到村裡聯系工作的人員,在村裡工作期間,了解和掌握該村的工作情況,協助村支部和村委解決一些村民反映的實際問題,為村民搞好服務,同時向派出單位提出工作或幫扶建議。
(5)鄉鎮包村幹部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包村幹部還積極協助村黨支部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共產黨員戶」掛牌活動,使全鎮無職黨員的設崗定責達到了100%。
發展青年農民入黨是包村幹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包村幹部身子一沉下去,多年來起色不大的發展工作也有了新氣象。
包村幹部還應幫助村黨支部建立和完善廉政建設、三會一課、村務公開、財務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極少數村「有組織無活動,有活動無效果」的狀況得到了改善。
參考資料: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網路
F. 鄉鎮對村幹部的考核存在哪些問題
「落實黨復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制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反腐敗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部署。鄉鎮黨委作為基層黨委,直面廣大群眾,工作千頭萬緒,既是上級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者,又是當地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組織者和...
G. 村幹部工作態度上存在問題表現在哪些形式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基層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基層幹部對土地流轉的政策法規、方式方法、矛盾問題等研究不深、宣傳不夠、引導不力,認為土地流轉與鄉鎮村社關系不大,造成土地流轉無人監管。二是小農經濟思想嚴重。部分農民戀土觀念強,認為務工經商雖然收入高但有風險,寧可粗放經營,甚至不惜撂荒棄耕,即使外出務工也不願轉出土地,擔心失業沒地而生活養老沒保障;農業稅全面取消,優惠政策不斷出台,土地收益逐年上升,按承包面積給予的糧補促使部分農民不願轉出土地;城鎮擴建或國家重點工程實施,導致部分農民等待承包地被徵用而得到補償費。三是對流轉政策心存誤解。部分農民擔心政策不穩,政府收回土地承包權,沒有安全感。(二)流轉行為不規范。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雙方很少簽訂書面合同,大多實行口頭協議,未經發包方同意及管理部門備案公證,即使簽訂書面合同,其內容不完整、不規范,雙方沒有明確責權利關系,沒有專人負責合同管理工作。部分業主借合同不規范,經營不善違約逃債,或未經有關部門審批同意,擅自改變土地農用性質。國家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後,土地不斷增值,部分農民借合同不規范索回土地經營權。(三)規模流轉難度大。農村中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經商,其他勞動力大多仍從事農業生產,依靠承包地收入維持基本生活。許多業主租賃土地都希望集中連片,但不同農民利益目標不一致,往往導致大規模土地流轉難以成功,影響農業項目實施。絕大部分土地沒有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地塊小且不平整,水、電、路建設滯後,不適於連片種植和機械耕作,無法實現旱澇保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較差,規模經營成本增加,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數額增加,導致規模流轉難度加大。(四)保障機制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未能覆蓋所有農村地區,無法為轉出土地的農民提供充分的社會保障。農民對土地流轉態度更加慎重,出於對土地普遍有預期增值和穩定的經濟收益保障心理,不願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其次,農民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少數地方將土地流轉作為增加鄉村集體收入、幹部福利的手段,用行政手段干預農民土地流轉,承租大量土地進行規模開發,常壓低流轉價格,使農民獲得補償往往最低;業主因投資失敗和市場變化等原因,不能及時兌現農民租金,農民流轉收益存在風險。再次,流轉收益缺乏增長機制。在流轉合同約定上,農民土地流轉收益一般固定,流轉期間不再調整租金,流轉收益沒有隨經濟發展得到相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