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村幹部專業水平
① 如何提升村幹部為群眾服務的水平的調研報告
黨的基層組織擔負著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社會放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強化黨組織的服務群眾的意識,提升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提高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保證黨組織生機活力和夯實執政基礎,是擺在各級基層黨組織、黨的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而現實課題。
一、黨的基層組織面臨和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黨的政策使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一些基層黨組織建設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突出的問題。
1、執政意識不強。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認識不到自己的領導作用對黨的執政地位的意義和影響,他們覺得「執政是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的事,與我們基層幹部關系不大」。不少幹部認為,自己的身份離「執政」十分遙遠,執政意識薄弱。這不僅會直接影響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發揮,長此以往,還會造成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的松動和削弱。
2、農村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不夠完善。黨支部自身建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的發揮。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村實行了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承包責任制,廣大農牧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實施,使農村的選舉和決策更加民主,擴大了農牧民的自治權利。這兩次變革,對農牧民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有一些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功能、鄉村幹部和行為方式並沒有完全得到改變,有的甚至沒有明顯的改進。目前,黨支部在自身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一是村幹部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特別是村幹部採取不脫產管理的辦法,誤工補助與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的現實狀態對比差距很大,工資待遇偏低,幹部中普遍存在敬業意識淡薄,開創精神不強,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方法簡單,消極應付,混吃混喝的現象。二是村民主制度不健全,村民自治不完善。這使得基層黨組織建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約束。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對滯後。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大批農牧民黨員已從單一農牧業生產中分離出來,這使得原有的黨員活動方式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形式,原有的面對面的民主生活會,按時交納黨費的規定等都很難做到。以上種種,致使黨員集體活動難以開展,時間難集中,人員難到齊,思想難溝通,黨內生活制度基本上流於形式,使黨支部與黨員思想之間出現了斷層,對黨員的管理和教育難以落實。三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現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嚴重削弱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形象,也不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的作用要求。四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物質基礎面臨新的制約。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後,取消鄉統籌、村提留和農村教育附加等費用,收入渠道變窄,可支配財力減少,部分農村基層組織被緊缺的經費捆住了手腳,缺乏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無法興辦農村公益事業。當這些黨組織管轄內的部分群眾看到附近其他經濟條件較好的鎮、村有錢為群眾辦實事時,自然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導致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3、基層黨黨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是黨員幹部的素質和能力比較落後,嚴重影響著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黨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現象嚴重、文化程度偏低、性別比例失調等問題在農村基層組織中十分普遍。由於少數農村黨支部多年沒有發展黨員或發展緩慢,不注意培養青年幹部,結果使得基層組織換屆選舉缺乏合適人員,農村黨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先進性不強,發揮不了示範作用,新黨員的發展不力,缺乏新鮮血液,對不合格黨員的評議機制不到位,影響了農村黨員隊伍的活力。
4、基層黨員幹部工作理念不新、工作方式陳舊,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強。隨著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發育和民主建設的推進,農牧民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政治參與熱情增強。但有些基層黨組織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一方面習慣於發號施令實施領導。沒有讓農牧民群眾真正成為農村社會管理的主人,村民對於集體事務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憑個人經驗辦事。有的村支書已經幹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施政經驗豐富。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意識不強,缺乏改革精神。還有的個別幹部做群眾工作「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的問題比較突出。不願到群眾中去,不掌握群眾心理,不了解群眾願望,不關心群眾疾苦,不願接觸矛盾,不會化解矛盾,不學習新的政策和方針,依法行政意識淡薄,法律知識淺薄,與群眾缺乏溝通和理解,在各種矛盾和群眾訴求面前感到束手無策,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不強。
5、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對復雜局面、有效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還不強。當前,農村社會關系包括群眾的利益關系正處在不斷調整之中,由於起點不同,基礎差異以及分配不公等原因,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農牧民收入貧富懸殊,各種矛盾接踵而至,各種各樣的群體上訪事件不斷發生,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舊觀念沖突方面表現得比較突出,解決起來難度較大,直接考驗著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對突發事件、化解各種矛盾、妥善協調各方、有效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能力的對策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明確要求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不可割裂的有機整體,是關於新的歷史條件下基層黨組織發揮職能作用的新概括和新定位。其中「服務群眾」是根本,是黨的性質和實踐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之所以把服務群眾作為黨的基層組織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突出地加以強調,是因為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基層黨組織是否具有先進性的根本標尺。「服務群眾」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內在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只有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才能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增強執政意識,不斷提高保持自身先進性的能力。
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執政興國的大局意識。村官雖小,責任卻大,他們是黨執政的基礎力量,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紐帶。要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身在最基層、胸中有大局、心中有全黨、眼中有群眾的意識,自覺從發展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執政資源的大局立場出發,去認識強化執政意識和保持先進性的重大意義,自覺領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二要強化農村黨支部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黨支部是建設和諧農村的堅強領導核心,要以執政為民、建設美好家園為己任,善謀富民之策,繪制和諧美好家園的藍圖,扎扎實實抓下去,真正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三要增強普通黨員的責任意識。繼續探索、推行黨員崗位責任和實績考核制度。為黨員設崗定責,對黨員進行實績考核,使每個黨員都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勵他們建功立業,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構建和諧農村過程中真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黨的組織領導核心。
基層黨建工作格局的變化,是黨建工作的領域不斷擴展,在這樣的形式下,就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大力推進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探索讓黨員幹部經常受教育,人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基層組織建設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全面提高基層幹部和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加快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各級黨組織要從突出服務,發揮作用出發,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員先進性,找准黨組織設置與黨的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組織形式變革要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經濟規模和黨員分布等情況,靈活設置黨的基層組織,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黨的領導目標,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點,把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與加強社區、企業、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實效性。在設置和完善的過程中,要積極穩妥,適時推進。在堅持以行政村為主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黨組織設置方式。注意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穩定性,允許多種設置模式的黨組織並存和發展。並著力統籌、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勤儉辦事,依託陣地、為民惠民,打造一流服務陣地,使黨員和群眾在陣地建設中感受到黨組織的力量,在陣地建設的收益中感受到黨的溫暖。
3、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保障為群眾服務。
一要堅持高標准選人,配精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切實把那些能力強、作風好、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及群眾公認的能人進入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特別注重把政治上有覺悟、加快發展有本事、解決困難有辦法、化解矛盾有權威的黨員選拔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全面推行「兩推一選」制度,選准配好「一把手」。
二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農村幹部隊伍,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真正體現群眾的願望,符合群眾的利益,不斷使群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要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決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觀念。
三要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重視、真心愛護農村基層幹部,尊重黨員民主權利和現實需求,為農村黨員提高素質、全面發展、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有效激發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動力。四是切實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堅持不懈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引導農村基層幹部端正對群眾的態度,擺正同群眾的關系,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努力提高農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知識水平,切實增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農村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本領。
4、創新工作理念,改變工作作風,提升做群眾工作的水平
一要增強民主決策、依法辦事的觀念。農村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實現領導方式由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向既依靠行政手段又依靠法律手段的轉變,善於把黨組織的主張通過法定的程序變成農牧民群眾的意願,提高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的自覺性。、
二要健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制度。要不斷擴大村情民意的徵集范圍,開通各種民意徵集渠道,使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進行村情民意徵集制度化;對與農牧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公示和聽證,廣泛聽取意見,接受群眾監督,保證農牧民群眾廣泛參與決策過程,確保各項工作符合農牧民意願。
三要不斷提升農村管理的水平。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協調鄰里關系,促進村民和諧相處。建立以村民代表大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議事制度,不斷完善村務、黨務和財務公開制度,保證村級權力運行機制的公開和透明,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促進干群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健全民主評議、村黨組織、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制度,有效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保障農牧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建立健全村民共同保護環境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努力形成農牧民群眾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長效機制。
5、找准切入點,提高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對群眾,處在農村各種矛盾的焦點和利益的交叉點上,既面臨著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壓力,又面臨著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營造和諧發展環境的復雜局面。如何善於應對復雜局面、處理錯綜復雜的問題和矛盾,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說,是一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
一要提高政治敏銳性。當前的農村形勢,已經進入了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時期,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涌現。一些農村基層領導幹部對這些矛盾和問題認識不足,對潛在風險有麻痹、鬆懈的思想傾向,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應有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這就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方面要勇於正視、妥善應對各種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教育、強化引導,不斷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二要尊重農牧民意願,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要時刻從農牧民最關心的事情著眼,從農牧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從最能見成效的事情做起,幫助農牧民群眾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要始終堅持以農牧民為本,努力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防止侵害農牧民牧場、土地權益、加重農牧民負擔、增加鄉村債務等現象,保障農牧民的物質利益和合法權益,讓農牧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到改革和建設的成果,進一步激發和調動農牧民群眾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要廣泛開展農村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教育廣大農牧民群眾遵紀守法,引導他們切實增強法制意識,有序參與民主實踐,理性表達利益訴求,逐步提高整體素質。
三要建立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增強執政為民意識,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切實做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繼續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聯系點制度、幫扶困難群眾制度、定期上門入戶徵求群眾意見制度、定期同群眾對話談心等制度,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特別是深入到困難較多、矛盾較集中的地方去解決困難、化解矛盾。
四要建立健全信訪工作制度,完善領導接訪、下訪和包案處理重大信訪案件等制度,依法及時、合理解決農牧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建立村情民意收集分析機制和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農村基層和諧了,全社會也就有了和諧的基礎。要加強和改進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群眾增強大局意識,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中的困難,正確對待利益得失,以正確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維護好自己的權益,更好地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積極調動廣大群眾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要從滿足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要出發,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中的獨特作用,積極開展內容健康向上、農牧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樹立文明、健康、衛生和節儉的意識,逐步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鄉風,使農牧民群眾和睦相處、農村社會協調穩定。特別是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農牧民群眾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從而在廣大農牧民群眾中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促進農牧民群眾文明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村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尚。
總之,黨的基層組織做為黨的領導水平與執政水平的載體,是基層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特別是加強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對於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黨始終能夠充分發揮協調各方、總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十分重大。筆者認為,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不渝地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做到心中裝著人民,全面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著力開啟民智,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充分發揮在黨的體系與社會空間中的組織支撐作用,核心基礎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擔當起義不容辭的責任。
② 村幹部素質能力提升專刊怎麼寫
基層幹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是密切聯系領導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鍵節點。基層工作是「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這根針又連接著基層下面千條線,涉及基層工作的各個領域,提高基層幹部的素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要開闊眼界,走出去看。通過有意識的安排、組織基層幹部外出學習、考察、掛職,使幹部進一步開闊視野,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掌握本領。依託高校優勢教育資源開展大規模異地教育培訓工作,組織基層幹部到全國知名院校及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市進行培訓考察,拓展幹部教育培訓空間,提高幹部教育培訓實效。注重選派基層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上一級部門學習培訓和掛職鍛煉,組織基層幹部、村組幹部、專業技術人員等到其他省、市、縣考察學習。
要圍繞重點,請進來講。要不斷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水平,在開展中心組理論學習和各類主體班次的學習培訓中,積極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教授來授課。結合十七屆四、五、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的學習培訓以及開展創先爭優、科學發展觀等主題實踐教育,邀請大學教授、黨校專家及上級領導授課,用足不出戶的方式,聆聽名家講座。
要集中智慧,以論促學。成立理論中心學習組,定期組織學習黨的理論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並採取輪流講課的方式,通過學習研討,相互交流,增強學習的實效性;建立基層領導幹部論壇,共同交流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經驗。同時,注重本土教育,結合國情、省情、市情、縣情,由上級業務部門主要領導組成培訓授課團,為基層幹部講授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大家共商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服務基層,送課下鄉。要不斷滿足基層幹部「懂管理」、「學技術」的強烈要求,制定上級領導聯系基層工作制度、為基層講黨課制度和黨校教師送學到基層等一系列幹部教育培訓制度。通過組建由黨校教師、科技人才、黨政機關幹部和鄉村先進典型人物組成的宣講團,深入基層巡迴宣講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科學發展觀、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黨委政府發展思路和重大決策、農村實用技術、「十二五」規劃等。
要創造條件,自主學習。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自學活動,創造自覺學習氛圍,要積極發揮網路學習作用,開設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專題網頁,將部門及幹部學習動態、學習心得體會發表在網上進行互動交流學習,要依託遠程網路課題,組織基層幹部參加領導幹部時代前沿知識講座,要嚴格加強基層幹部在線學習管理和督促檢查,提高幹部自主學習意識。
③ 如何提升農村幹部素質 參考文獻
如何提升農村幹部素質?
1、加強鎮村幹部的理論學習,不斷提高鎮村幹部的理論水平。在實踐工作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鎮村幹部的理論學習和考核制度,把學習的「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圍繞提高執政能力,把理論學習作為工作常態,堅持常抓不懈。在鎮村幹部隊伍中,針對不同的對象,確定不同的學習內容,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真正形成重視理論、學習理論、運用理論的良好氛圍。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引導鎮村幹部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深入思考,掌握理論精神實質,善於把基本原理運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正確回答實踐中遇到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高理論素養,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
2、切實加強和改進鎮村幹部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鎮村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加強對鎮村幹部的理想、信念、宗旨、艱苦奮斗傳統和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提高鎮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組織鎮村幹部學習當代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識,不斷改善鎮村幹部的知識結構,培養一批掌握先進科技和知識,熟悉現代管理,懂得國際慣例的鎮村幹部。實施幹部「素質教育工程」,通過多種渠道教育和培訓鎮村幹部,提高鎮村幹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可派幹部到發達地區「換腦」,通過帶出去「看」,以活動「引」的方式,培養鎮村幹部的科技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和市場觀念。亦可派幹部到基地「實踐」,以鎮村「雙帶」示範點作為基地,並上掛省市級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聘請專門教授,橫聯市縣科技人才,下靠鎮村「土專家」,傳授實用技術,組織鎮村幹部現場觀摩,鼓勵鎮村幹部帶頭實踐。
3、創新鎮村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在鎮黨政機關空出崗位,推行公開競爭上崗,進一步拓寬知人、識人、選人的渠道。堅持群眾公認,進一步擴大幹部選拔任用中的民主,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加強和改進鎮村幹部考察、考核工作,把一些想幹事、能幹事、真幹事、干成事的人選拔任用到領導崗位上。積極調整村級組織設置,認真開展「雙評」活動,結合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換屆,全面推行「兩推一選」,把能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為人正派,處事公道,作風民主,真心實意為民服務,工作能力強,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在群眾中口碑好的優秀青年,大膽啟用到村級領導崗位上來,不求全責備。
4、拓寬鎮村後備幹部的培養渠道,提高鎮村幹部的整體素質。在鎮村後備幹部的推薦、考察和選拔中,要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人才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進一步優化鎮村後備幹部的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拓寬鎮村後備幹部的培養渠道,保證後備幹部隊伍以優秀年輕幹部為主體,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對年齡稍大的優秀鎮村幹部,也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提拔使用。嚴把鎮村幹部「入口」關,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揚民主,嚴格履行規定程序,發動廣大群眾舉賢薦能;多數群眾不擁護的,不確定為鎮村後備幹部,疏通鎮村幹部「出口」,堅決防止「帶病上崗」、「帶病提拔」。
5、打造鎮村幹部監督平台,加大對鎮村幹部的監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乾部監督機制,使鎮村幹部置於經常的、有效的監督之下。建立健全談心談話制度,通過組織談心,了解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建立誡免制度,對群眾反映幹部的作風問題,上級組織要對鎮村幹部提出誡免,督促其盡快改正;對鎮村幹部行使事權、財權進行監督和審計,以防止在經濟上犯錯誤。通過對鎮村幹部民主評議、年度考核、述職述廉來加大監督力度。同時要建立健全鎮村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
④ 如何提升村幹部服務群眾能力的調研報告
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執政興國的大局意識。村官雖小,責任卻大,他們是黨執政的基礎力量,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紐帶。要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身在最基層、胸中有大局、心中有全黨、眼中有群眾的意識,自覺從發展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執政資源的大局立場出發,去認識強化執政意識和保持先進性的重大意義,自覺領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二要強化農村黨支部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黨支部是建設和諧農村的堅強領導核心,要以執政為民、建設美好家園為己任,善謀富民之策,繪制和諧美好家園的藍圖,扎扎實實抓下去,真正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三要增強普通黨員的責任意識。繼續探索、推行黨員崗位責任和實績考核制度。為黨員設崗定責,對黨員進行實績考核,使每個黨員都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勵他們建功立業,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構建和諧農村過程中真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黨的組織領導核心。
基層黨建工作格局的變化,是黨建工作的領域不斷擴展,在這樣的形式下,就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大力推進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探索讓黨員幹部經常受教育,人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基層組織建設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全面提高基層幹部和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加快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各級黨組織要從突出服務,發揮作用出發,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員先進性,找准黨組織設置與黨的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組織形式變革要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經濟規模和黨員分布等情況,靈活設置黨的基層組織,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黨的領導目標,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點,把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與加強社區、企業、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實效性。在設置和完善的過程中,要積極穩妥,適時推進。在堅持以行政村為主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黨組織設置方式。注意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穩定性,允許多種設置模式的黨組織並存和發展。並著力統籌、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勤儉辦事,依託陣地、為民惠民,打造一流服務陣地,使黨員和群眾在陣地建設中感受到黨組織的力量,在陣地建設的收益中感受到黨的溫暖。
3、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保障為群眾服務。
一要堅持高標准選人,配精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切實把那些能力強、作風好、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及群眾公認的能人進入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特別注重把政治上有覺悟、加快發展有本事、解決困難有辦法、化解矛盾有權威的黨員選拔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全面推行「兩推一選」制度,選准配好「一把手」。
二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農村幹部隊伍,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真正體現群眾的願望,符合群眾的利益,不斷使群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要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決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觀念。
三要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重視、真心愛護農村基層幹部,尊重黨員民主權利和現實需求,為農村黨員提高素質、全面發展、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有效激發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動力。四是切實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堅持不懈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引導農村基層幹部端正對群眾的態度,擺正同群眾的關系,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努力提高農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知識水平,切實增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農村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本領。
4、創新工作理念,改變工作作風,提升做群眾工作的水平
一要增強民主決策、依法辦事的觀念。農村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實現領導方式由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向既依靠行政手段又依靠法律手段的轉變,善於把黨組織的主張通過法定的程序變成農牧民群眾的意願,提高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的自覺性。、
二要健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制度。要不斷擴大村情民意的徵集范圍,開通各種民意徵集渠道,使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進行村情民意徵集制度化;對與農牧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公示和聽證,廣泛聽取意見,接受群眾監督,保證農牧民群眾廣泛參與決策過程,確保各項工作符合農牧民意願。
三要不斷提升農村管理的水平。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協調鄰里關系,促進村民和諧相處。建立以村民代表大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議事制度,不斷完善村務、黨務和財務公開制度,保證村級權力運行機制的公開和透明,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促進干群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健全民主評議、村黨組織、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制度,有效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保障農牧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建立健全村民共同保護環境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努力形成農牧民群眾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長效機制。
5、找准切入點,提高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對群眾,處在農村各種矛盾的焦點和利益的交叉點上,既面臨著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壓力,又面臨著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營造和諧發展環境的復雜局面。如何善於應對復雜局面、處理錯綜復雜的問題和矛盾,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說,是一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
一要提高政治敏銳性。當前的農村形勢,已經進入了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時期,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涌現。一些農村基層領導幹部對這些矛盾和問題認識不足,對潛在風險有麻痹、鬆懈的思想傾向,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應有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這就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方面要勇於正視、妥善應對各種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教育、強化引導,不斷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二要尊重農牧民意願,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要時刻從農牧民最關心的事情著眼,從農牧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從最能見成效的事情做起,幫助農牧民群眾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要始終堅持以農牧民為本,努力維護好農牧民的合法權益,防止侵害農牧民牧場、土地權益、加重農牧民負擔、增加鄉村債務等現象,保障農牧民的物質利益和合法權益,讓農牧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到改革和建設的成果,進一步激發和調動農牧民群眾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要廣泛開展農村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教育廣大農牧民群眾遵紀守法,引導他們切實增強法制意識,有序參與民主實踐,理性表達利益訴求,逐步提高整體素質。
三要建立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增強執政為民意識,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切實做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繼續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聯系點制度、幫扶困難群眾制度、定期上門入戶徵求群眾意見制度、定期同群眾對話談心等制度,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特別是深入到困難較多、矛盾較集中的地方去解決困難、化解矛盾。
四要建立健全信訪工作制度,完善領導接訪、下訪和包案處理重大信訪案件等制度,依法及時、合理解決農牧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建立村情民意收集分析機制和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農村基層和諧了,全社會也就有了和諧的基礎。要加強和改進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群眾增強大局意識,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中的困難,正確對待利益得失,以正確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維護好自己的權益,更好地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積極調動廣大群眾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要從滿足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要出發,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中的獨特作用,積極開展內容健康向上、農牧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樹立文明、健康、衛生和節儉的意識,逐步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鄉風,使農牧民群眾和睦相處、農村社會協調穩定。特別是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農牧民群眾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從而在廣大農牧民群眾中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促進農牧民群眾文明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村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尚。
總之,黨的基層組織做為黨的領導水平與執政水平的載體,是基層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特別是加強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對於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黨始終能夠充分發揮協調各方、總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十分重大。筆者認為,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不渝地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做到心中裝著人民,全面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著力開啟民智,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充分發揮在黨的體系與社會空間中的組織支撐作用,核心基礎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擔當起義不容辭的責任。
⑤ 如何提高村幹部的工作能力
應從以下三點做起: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村幹部的素質。
1、樹立服務觀念,強化村幹部的職業形象和政務禮儀意識,是樹立威信,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思想基礎。
2、提高政策理論業務水平,是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關鍵。理論使人深刻,政策使人清醒。只有具備了較強的理論政策素養,才能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指示精神,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出謀獻策的層次和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不做出格的事,不說出規的話,在事關原則性的問題上,毫不含糊,敢於堅持真理,才能使人敬佩。
3、打造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只有具備比較高的業務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村幹部的職責。努力學習認真提升自己的五種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行政執行力,才有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保證。
4、著力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健康心態,有反腐倡廉堅強作風和深入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才在群眾中有口碑。
5、注重培養自己卓越情商構建和諧的上下關系,要更廣寬地拓展知識面,精通本職業務,做到職內外知識要了解,有關知識要明確,相關知識要掌握,從而提高出謀獻策的層次和能力,為社會多做貢獻,得到社會和別人的認可
二.認真掌握好村幹部的溝通協調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們要結合自己工作特點,建立有效工作溝通的基本流程:一要確定告訴別人的是什麼信息;二要確認對方是否收到了信息;三要對方給出一個明確的理解信息,最好是讓對方把理解的意思用不同方式反饋回來,以進行驗證;四是對方在理解了信息之後,是否認同,是否接受這個信息(比如一項工作),如果接受,就需要給出一個承諾,比如什麼時間完成,讓工作進展有一個相對的可控性;五要在接近任務完成日期的時候提醒對方,讓對方知道完成任務的時間快到了;六是在完成日期那一天不管對方是否完成了任務,都要給相關人員一個匯報總結,即包括對方當事人,也包括自己的上級,對方的上級及其他人員。如果對方完成了任務,就要表示感謝;如果未完成,就要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上級和對方的上級,把事情的原委寫清楚,並對接下來如何做提出建議,更利用工作。由此就引出了溝通協調的方法問題。
1、與上級溝通。與上級溝通時,應注意事先整理好要談的話題,並選擇好溝通的時機;溝通過程中,要能夠准確理解和領會上級的意圖,並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當與上級意見不同時,要尊重上級做出的決定,並積極執行;完成工作或解決問題後,要及時作匯報。
2、在工作執行中的溝通。首先要尊重指令傳播環節,切記不要越級或繞過上級去報告工作,要遵循指揮—匯報鏈;其次要遵循行政執行的一般程序,即接受任務、分析並拿出辦法、實施並辦理、總結並反饋。同時要注意,不要加入到說三道四和流言蜚語中去;要直接與他人溝通;沖突時,焦點要針對問題,而不是個人;當處於錯誤的情況時,千萬不要試圖頑固到底,而要向人致歉以結束爭論;同時,還要學會換位思考。
三、靈活運用好溝通協調的技巧藝術。 注意場合,選擇時機,事半功倍。 與群眾溝通,要注意場所、選擇時機。注重方法的變通 ,方法正確才能減弱或者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要根據群眾不同的情緒狀態和個性而採取適當的溝通方法。
個人利益與總體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總體的利益;當同級部門有困難時,我們需要主動地予以支持,因為「助人實際上就是助己」;當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群眾的利益。那麼我們的工作才能做好,溝通協調才能成功。
⑥ 村幹部,還有哪些素質需要提升
俗話說:「農村富不富,關鍵在幹部」,村幹部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擔負回著宣傳、組織、指揮、協調答等多種責任,其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村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如何提升村幹部的素質,為農村經濟的穩步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思想保障,值得思考。過去,村幹部主要抓催糧催款、計劃生育、集體水利和交通設施的維修等,這些工作的完成對村幹部素質沒有太高要求,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個雷同的工作模式。隨著國家各種制度和機制的不斷健全,中央的農村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先後制定出台了免徵農業稅、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建設新農村等一系列惠農富民政策,同時提出工業反哺農業、加快城鎮化建設等關系農村未來發展方向的新思路,元謀縣從當地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實際出發,提出「三大轉變」,即:農民收入由傳統的冬春兩季擴展轉到夏秋兩季;引導更多的有條件的農民轉向城市發展成為市民;加強農民生產技能培訓實現勞力型向智力型轉變。村幹部只有擺脫過去僵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維,才能貫徹落實好中央和地方的各項惠農富民政策,做好三農工作。村幹部素質現狀堪憂1.思想不夠解放,觀念滯後。
⑦ 怎樣提高村幹部的素質
應從以下三點做起: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村幹部的素質。
1、樹立服務觀念,強化村幹部的職業形象和政務禮儀意識,是樹立威信,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思想基礎。
2、提高政策理論業務水平,是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關鍵。理論使人深刻,政策使人清醒。只有具備了較強的理論政策素養,才能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指示精神,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出謀獻策的層次和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不做出格的事,不說出規的話,在事關原則性的問題上,毫不含糊,敢於堅持真理,才能使人敬佩。
3、打造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只有具備比較高的業務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村幹部的職責。努力學習認真提升自己的五種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行政執行力,才有提高協調溝通能力的保證。
4、著力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健康心態,有反腐倡廉堅強作風和深入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才在群眾中有口碑。
5、注重培養自己卓越情商構建和諧的上下關系,要更廣寬地拓展知識面,精通本職業務,做到職內外知識要了解,有關知識要明確,相關知識要掌握,從而提高出謀獻策的層次和能力,為社會多做貢獻,得到社會和別人的認可
二.認真掌握好村幹部的溝通協調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們要結合自己工作特點,建立有效工作溝通的基本流程:一要確定告訴別人的是什麼信息;二要確認對方是否收到了信息;三要對方給出一個明確的理解信息,最好是讓對方把理解的意思用不同方式反饋回來,以進行驗證;四是對方在理解了信息之後,是否認同,是否接受這個信息(比如一項工作),如果接受,就需要給出一個承諾,比如什麼時間完成,讓工作進展有一個相對的可控性;五要在接近任務完成日期的時候提醒對方,讓對方知道完成任務的時間快到了;六是在完成日期那一天不管對方是否完成了任務,都要給相關人員一個匯報總結,即包括對方當事人,也包括自己的上級,對方的上級及其他人員。如果對方完成了任務,就要表示感謝;如果未完成,就要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上級和對方的上級,把事情的原委寫清楚,並對接下來如何做提出建議,更利用工作。由此就引出了溝通協調的方法問題。
1、與上級溝通。與上級溝通時,應注意事先整理好要談的話題,並選擇好溝通的時機;溝通過程中,要能夠准確理解和領會上級的意圖,並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當與上級意見不同時,要尊重上級做出的決定,並積極執行;完成工作或解決問題後,要及時作匯報。
2、在工作執行中的溝通。首先要尊重指令傳播環節,切記不要越級或繞過上級去報告工作,要遵循指揮—匯報鏈;其次要遵循行政執行的一般程序,即接受任務、分析並拿出辦法、實施並辦理、總結並反饋。同時要注意,不要加入到說三道四和流言蜚語中去;要直接與他人溝通;沖突時,焦點要針對問題,而不是個人;當處於錯誤的情況時,千萬不要試圖頑固到底,而要向人致歉以結束爭論;同時,還要學會換位思考。
三、靈活運用好溝通協調的技巧藝術。 注意場合,選擇時機,事半功倍。 與群眾溝通,要注意場所、選擇時機。注重方法的變通 ,方法正確才能減弱或者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要根據群眾不同的情緒狀態和個性而採取適當的溝通方法。
個人利益與總體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總體的利益;當同級部門有困難時,我們需要主動地予以支持,因為「助人實際上就是助己」;當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群眾的利益。那麼我們的工作才能做好,溝通協調才能成功。
⑧ 如何提升村級治理水平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層基礎,是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治理水平關系黨和國家的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也關系農民切身利益。在推進鄉村治理的具體實踐中,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更大視野拓展工作思路,在實行村「兩委」負責人「一肩挑」的基礎上,推行村醫村教進班子、法律顧問進鄉村、農民辦事不出村等舉措,有效提高了鄉村治理水平。
村醫村教進班子,促幹部來源多元化。農村工作頭緒繁多,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關鍵在人、在幹部。然而,長期以來,農村人才外流現象嚴重,年輕的、有能力的大都「孔雀東南飛」,導致有的村幹部不得不長期留任,缺乏新鮮血液補充。近年來,恩施州拓寬選用村幹部視野,實行「村醫村教進班子」。按照個人自願與群眾認同、崗位需要與業務對接、組織引導與依法進入原則和雙向選擇、組織考察、選舉任命程序,將政治素質較高、群眾基礎較好、服務能力較強的村醫村教及農村獸醫、電工、致富帶頭人等選進村「兩委」班子。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村醫村教文化素質較高、聯系群眾廣泛等優勢,優化班子結構,增強隊伍活力,有效解決基層組織幹部隊伍年齡老化、能力弱化等問題。
法律顧問進鄉村,促治理秩序法治化。治理的核心在於協調各方利益。法治體現公平正義理念,具有權威性、規范性,是協調各方利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鄉村既是基層治理法治化的薄弱環節,也是重要突破口。長期以來,一些農村群眾法律知識欠缺、法治意識淡薄,在表達利益訴求時方式常常不夠科學合理,有的甚至採用違法方式,對社會穩定造成了負面影響。對此,恩施州大力推行「法律顧問進鄉村」,由政府主導組建法律顧問團、「法律診所」,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定期開展法律宣講和法律援助;法律顧問按照政府「點菜」、自己「下廚」的方式,著力解決涉法涉訴案和信訪積案;按照群眾「動嘴」、自己「跑腿」的服務模式,以「法律診所」為載體,定期「坐診」或主動「預約」,為群眾開展全方位法律援助服務。
農民辦事不出村,促治理方式現代化。治理方式現代化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和重要抓手。這不僅是手段方式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體現以人為本、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理念。一些農村地區由於思想觀念落後、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推進治理方式現代化存在「先天不足」。加上一些部門存在不良工作作風,群眾辦事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長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恩施州以轉變行政觀念為前提,樹立「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的理念,努力實現農民辦事不出村。以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建立以縣市政務服務中心為龍頭、縣市直相關部門服務窗口和鄉鎮(街道)便民服務大廳為主體、村級便民服務室為基礎的「一網式」服務體系;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把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20多個部門7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授權給村便民服務室直接受理;以完善服務內容為抓手,積極整合部門資源,為群眾提供惠農補貼領取、電費收繳、話費充值、匯款轉賬、網上購物、產品供求信息等綜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