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勤廉事跡
『壹』 村幹部勤廉雙述計劃 怎麼寫最好有樣板 萬分感謝
你在哪裡
『貳』 勤政廉政小故事的評論(300字以上)急!
最佳答案 如今的官場,貪官越來越多,清官卻越來越少,許多整天高唱廉政歌專曲,誦讀廉政詩歌,處屬處都在標榜自己廉政的人,背地裡卻做著貪污受賄、徇私枉法的勾當,完全忘記了自己應該履行的職責和使命,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從那些廉政歌曲和廉政故事中得到啟發,接受教訓呢!
廉政建設是關系社會發展甚至國家存亡的大事。歷史上不乏因貪污腐敗而導致國家滅亡的例子,如明朝就因宦官的貪污攬權致使國家走向了滅亡,在當代,前蘇聯的解體跟其領導階層的貪污腐敗也不無關系。
一代清官包公,於謙,海瑞的故事熱映銀屏,久演不衰,人民公僕牛玉儒,任長霞,孔繁森的事跡震撼人心,影響深遠。
我相信,無論歷史如何變化,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廉潔清正將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將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叄』 村幹部勤廉雙述制度的內容是什麼
村級幹部「勤廉雙述」制度內容
(一)「雙述」對象。全縣各村(居委會回)黨支部書記、村(居)答民委員會主任、村會計、計生專干、治調主任等。
(二)「雙述」代表。黨員代表由村支部提名,黨員大會通過。群眾代表由村民小組推薦,每組1—2名,每村選出30-50名代表直接參加「雙月述」會議。
(三)村幹部「雙述」主要內容。職務履行情況:包括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落實情況,尤其是對村級財務的收入情況;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情況;人口計劃落實以及撫養費的征繳情況,村級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租賃、集體資產處置等情況;各項補貼發放及扶貧政策宣傳與落實情況;其它群眾比較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及處理解決情況等。
勤政廉政情況:包括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及有關問題處理情況;公務接待及有關費用支出情況;村幹部家庭成員婚喪喜慶等重大事宜辦理情況;其它廉潔自律情況等。
『肆』 村幹部勤廉承諾目標怎麼寫
村幹部在前年承諾主要寫愛崗敬業履職敬德保持廉政。
『伍』 現代名人廉潔故事,急用
1、周總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補,補了再補(有許多補丁),已經磨得沒有絨了仍捨不得丟棄。一件襯衣已經舊得換了袖口領子,一件衣服補得顏色已經不一了,他還在穿,當別人要求他換新的時候,他總是說:「舊的還可以再穿。」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議廳,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2、我國現代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馬寅初解放前曾擔任浙江省財政廳長。有一天,德清縣有一個想當縣長的人託人將一千大洋送給馬寅初,請馬寅初開開後門,讓他就任某縣縣長。
馬寅初勃然大怒,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這種人今天能用錢打關節,真的當了縣長,一定是個貪官。憑這一條,他就不能當縣長。立即吩咐來人把錢退回。
3、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這位模範幹部收留了三個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由於生活拮據,他到血庫要求獻血。在外人眼裡,一個共產黨的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於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濟南後,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
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葯,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4、一天,朱德總司令到教導隊視察,他看到院子里的豹子皮,走過去摸了摸,連連說:「好皮子!好皮子!」並關切地向隊長楊勤生詢問了打獵的情況,還答應給教導隊再撥兩千發子彈。
在這之前,教導隊的領導就聽說總司令鋪的、蓋的都很單薄,他日夜為革命操勞,身體保養不好怎麼行?幾個隊幹部就一起商量,決定選一張豹子皮給總司令用。
下午,總司令要回延安了。教導隊的領導把一張捆好的豹子皮遞給總司令,總司令堅決不收,他說:「你們這是做啥子嘛?給我進啥子『貢』喲?我們黨是有規矩的,不興送禮這一套。我這個當司令的更得帶頭遵守啊!」
總司令指著穿著破舊的教導隊學員說:「同志們都很辛苦,穿得卻那樣破舊。一張豹子皮可以換七八匹布,能做好幾套衣服,讓我白拿豹子皮,那我不成了『剝削戶』了嗎?總司令剝削大家,這多難聽啊!」說完,就哈哈大笑起來。總司令走了,教導隊的領導捧著豹予皮,感動得都不知說什麼好。
5、新中國成立後,陳毅出任上海市長。由於戰爭和封鎖造成的破壞,上海人民生活面臨著巨大困難。陳毅說:「要靠我們黨員幹部自己首先緊縮,拿出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精神來克服困難。」他將自己的警衛人員從16名減為6名,還帶頭到機關食堂吃大灶。
在陳毅率先垂範下,上海駐軍僅一個月就省下20萬石軍糧,大大減輕了政府和人民的負擔。不到一年時間,上海的工業生產、人民生活就恢復了正常。
60年代初,陳毅的父母想回四川安家養老。臨行前,陳毅向工作人員交代了幾條注意事項:一是不要驚動四川省委,把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二是為兩位老人找普通民房,不得向當地政府要房;三是兩位老人安家的事要自己解決。工作人員按照陳毅的「約法三章」操辦了此事,他很高興。
陳毅喜歡作詩,不少詩作都涉及到反腐倡廉的內容。他在《七律·手莫伸》中寫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第二想到黨培養,無黨豈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第四想到雖有功,豈無過失應慚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這些詩句現在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陸』 清正廉潔 故事
故事1: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雖為一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倡導廉潔之風。
故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蘇軾以勤儉節約來維持生活、度過難關,不失為良策。
故事3子罕是春秋時期宋國的賢臣。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把它獻給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拿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認為它是寶物,所以我才敢進獻給您呀!」子罕說:「我把不貪婪當作寶物,你把美玉當作寶物。如果把玉給了我,那麼我們兩個人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吧。」
獻玉的人叩頭,然後對子罕說:「小人懷中藏著寶玉,到哪裡都不安全,還是把它送給您吧。這樣就可以免於被人謀財害命了。」於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讓玉工雕琢它,然後又賣了出去,把錢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富翁,然後送他回家去了。
故事4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送魚給他,他拒而不受。送魚的人說:"聽說你喜歡吃魚,為什麼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魚!我現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來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我自己從此就買不起魚了,你難道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因此,我是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的。"
故事5
父子清廉
三國時,胡質在魏國任州郡長官近三年,死後家無余財,只有朝廷賞賜的衣服和數箱書籍而已。對他的廉潔操守,人人稱道。胡質在荊州任刺史時,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兒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時,胡質拿出一匹絹給他,讓他路上做盤纏。胡威跪在父親面前說:「爹爹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說:「吾兒不必懷疑,此絹是我的俸祿所余。」胡威謝過父親的賞賜,遂騎驢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時都是自己放驢,自己砍柴做飯。
後來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績卓著,清名遐邇。入晉以後,晉武帝接見了他。晉武帝談起當年胡質的生平事跡贊嘆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親比起來怎樣?」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晉武帝問:「為什麼呢?」胡威說:「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遠。」
三國時期,蜀國境內「刑法雖峻而無怨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蜀國名相諸葛亮嚴於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諸葛亮一生「撫百姓,示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深為其所動,之後跟隨劉備征戰南北,奇功屢建。劉備死後,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蜀國國事,事無巨細,每必親躬。他5次親率大軍,北伐曹魏,與曹魏短兵相接。他嚴格要求子侄輩,不以自己位高權重而特殊對待。他親派侄兒諸葛喬與諸將子弟一起,率兵轉運軍糧於深山險谷之中。為此,他專門給其兄諸葛謹寫信說,諸葛喬「本當還成都」,但「今諸將子弟皆得轉運」,「宜同榮辱」。馬謖失街亭後,他引咎自責,上疏後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業、勤勉有加。「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年僅54歲便英年早逝。諸葛亮以他的實際行動驗證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諸葛亮生前,在給後主的一份奏章中對自己的財產、收入進行了申報:「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諸葛亮去世後,其家中情形確如奏章所言,可謂內無余帛,外無贏財。
諸葛亮病危時,留下遺囑,要求把他的遺體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喪葬力求節儉簡朴,依山造墳,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納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殮時,只著平時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這就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死後的最高要求,其高風亮節實為可圈可點。
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於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
官員為政清廉與否,自律相當重要,但他律亦不可少。下面的幾則古人勸廉的故事,對於今天加強廉政建設無疑也大有裨益。
母勸子廉
東晉西征大將軍陶侃做潯陽縣吏時,曾主管縣衙魚肉及精美食品供應。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鍋魚製品給母親諶氏。諶氏原封未動讓人退回,並附信一封:「你做縣吏,送給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還會增加我對你的擔憂。」她規勸兒子要公私分明,為政清廉。在母親的教導下,陶侃反思自己,改過自新,後來以政績顯著聞名於世。
妻勸夫廉
古時,東關臨池司馬孟宗在外做漁官時,因妻子愛吃魚,他便把腌魚寄給妻子。其妻卻將魚如數退回,並附言說:「你做漁官,卻把腌魚寄給我,別人如何看呢?」為此,她三年不吃魚,司馬孟宗從此也恪守清廉。
兄勸弟廉
清順治年間,侯抒愫任濰縣知縣時,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個官員為其說情,侯抒愫都閉門不見。侯抒愫為官清正與其哥哥的勸導是分不開的。當初,侯抒愫任知縣時,其哥哥侯抒惲就勸戒說:「我們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貪一文錢回來,我就不認你這個弟弟了。」
老勸新廉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給新上任的御史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坐轎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後再上路時,一個穿著新鞋的轎夫小心翼翼,後來還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窪里,鞋面被弄臟了。於是,這個轎夫便不再顧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滿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負有彈劾、糾察官員過錯之責的人,王廷相講的這個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勸戒御史引以為戒,堅持防微杜漸,以保清廉本色。
下勸上廉
金海陵王執政時,劉煥任任丘縣縣尉。任丘縣縣令是個貪財的人,劉煥遇事就提醒他「收斂貪財之心,少干貪占之事」。這個縣令還能聽進他的勸告,與劉煥共事期間真的多干實事,不搞貪占。後來,朝廷考核官員時,縣令受到獎賞。縣令置酒感謝劉煥:「你有廉慎之德,使我獲得了獎賞,感謝你的提醒和規勸。」
「一字」故事見清廉
晏嬰一裘
春秋齊景公時,齊國的良相晏嬰一生崇尚節儉。他平日粗茶淡飯,妻室只著布衣,從不奢望絲綢。晏嬰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別人譏笑他,他卻泰然處之。景公稱贊他勤政廉潔,並賜給他千金之裘,但他卻堅辭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