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幹部對農村建設的作用
① 新農村建設 如何發揮農村黨員作用
一是當好宣講員,成為宣傳政策的模範。黨員要充分發揮領會惠民政策快、理解文件精神深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積極全力配合縣鄉幹部向廣大群眾宣講共建活動的意義、內容。通過在廣大群眾中心貼心的開導和引導,使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形勢政策,消除疑慮誤解和抵觸情緒,明白自己不僅是活動的受益者,更是參與者、建設者,是共建活動中的主體。
二是當好「示範員」,成為帶頭落實的模範。在征地拆遷安置、危房改造、村莊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管護等重點難點工作中,農村黨員要帶頭落實項目建設的各項工作,為共建活動分憂解難,用實際行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示範帶動與核心引領作用。同時,實行由一名能人黨員幫扶一名貧困戶的「1+1」幫扶模式,為困難群眾在籌資、籌工、籌勞方面提供支持,解決實際困難。
三是當好「環衛員」,成為美化環境的模範。黨員以身作則,帶頭踐行文明、科學、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落實門前三包制(包垃圾清掃、包垃圾進垃圾箱、包無污水溢流),並檢查督促村莊的環境衛生情況,制止亂推亂放、亂搭亂建等不良行為,及時匯報村內存在的衛生隱患。村黨支部要建立黨員分區包片制度,明確黨員在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的職責任務。建立有安排、有檢查、有獎罰的衛生整治運行機制,引導群眾開展經常性、大規模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示範村全村上下形成人人講衛生、戶戶來監督的良好氛圍。
四是當好「參謀員」,成為建言獻策的模範。在編制共建示範村的發展規劃中,黨員要充分發揮處在群眾當中,對群眾所想、所盼感受最深切、摸得最准確的優勢,廣泛搜集村情民意,及時向鄉黨委和規劃編制人員反映群眾在村莊建設規劃、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保證規劃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當好「矛盾糾紛調解員」,成為構建和諧的模範。共建示範村活動中,農村黨員要主動做好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在群眾容易出現抵觸情緒,可能引發矛盾糾紛的征地拆遷、資金補償、改造拆除等工作中,不畏艱難,主動作為,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積極維護共建示範村的和諧穩定,保證工程項目順利有序推進。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農村黨員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農村黨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是大有作為的。
② 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是實現黨在當前改革和發展關鍵時期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改革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然而,從我國小康建設的實踐來看,全面建設小康的重點和難點是解決「三農」問題,也就是說「三農」已成為制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的瓶頸,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實現農村全面小康是全黨的任務,更是農村黨支部和農村幹部群眾的任務。因此,農村基層幹部要切實加強作風建設,自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牢固樹立和堅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繼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好作風,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是密切黨與農民群眾聯系的重要保證。黨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求黨員幹部一方面要繼續做人民的公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另一方面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制定合乎實際、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對政策的執行進行監督,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真正為人民辦實事,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只有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才能使廣大幹部察民情、解民意,疏通和拓寬聯系群眾的渠道。這是因為農村基層幹部在農村工作第一線,有條件更多更細地了解群眾在想什麼、做什麼,了解他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了解他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基礎和首要條件。只有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才能使廣大幹部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維護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努力為群眾辦實事,特別是對生產和生活中遇到困難的群眾,給予格外關注,重點幫助。只有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才能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到群眾中去,從農民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為農民群眾辦幾件實實在在的事,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戴。
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是解決目前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在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作風建設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與「三個代表」的要求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期望相比,少數幹部在思想作風、學習作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少數幹部思想觀念陳舊,思想解放程度不夠,開拓創新意識不強,工作過於求穩,憑老經驗老辦法辦事,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缺少新思路、新辦法,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創造性。二是個別幹部思想覺悟不高,宗旨觀念淡化,少數村級幹部內心深處家族宗派觀念濃厚,利己思想嚴重,「官念」根深蒂固。三是領導作風不民主,「家長式」作風嚴重,習慣於發號施令,聽不進不同意見,不願接受群眾監督,甚至以「修理刁民」為名打擊有不同意見的群眾,拉遠了與群眾的距離,影響班子的團結和正確決策。四是部分幹部政策法制觀念差,工作方法簡單,說話語言粗魯,傷害了群眾感情。五是有的農村幹部整天陷於應酬接待、迎來送往,學習主動性不強,或者是認為學習無用,或者是滿足於一知半解而不能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或者學習不聯系本地實際,甚至片面理解和歪曲上級的精神,斷章取義,各取所需。上述問題雖然出現在少數農村基層幹部身上,但嚴重影響了整個農村幹部隊伍的形象,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必須下決心通過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加以解決。
③ 如何充分發揮村幹部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三農問題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新農村建設,而村幹部是農村經濟建設的參與者、組織領導者和帶頭人。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站在歷史高度,怎樣充分發揮村幹部的作用,讓他們切實擔負起新農村建設的重任,是個極其重要的課題。
1.要充分認識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村幹部是農村社會經濟建設的直接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緊緊把握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扭住發展不放鬆,集中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充分發揮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組織保障作用。新農村建設,既強調經濟發展,又關注社會事業;既重視民生,又注重民權。要充分發揮村幹部作為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的紐帶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進新農村建設。
2.必須提高村幹部隊伍素質。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村幹部是新農村建設的決策者、組織者和帶頭人。這就決定了村幹部素質的高低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實踐證明,凡是農村經濟發展快的地方,都有一支高素質的村幹部隊伍,特別是村長(村主任)或村支書。凡是村幹部素質低下、能力差的地方,村委會只不過是個擺設。這就要求村幹部必須具備過硬的作風和較高的思想素質。目前,由於農村優秀中青年的外流,直接造成了農村人才的斷層。有的村在選舉村委會成員時幾乎已無優秀的人才可選。因此,要必須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的強化培訓。
(1)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村幹部頭腦,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義利觀,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要有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樹立「村民選我當幹部,我為村民服好務」的思想意識。(2)要加強對村幹部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領導新農村建設的本領。加強政策知識培訓,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讓村幹部成為腦子活、思路清、懂政策的指路人;進行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使他們在改革、開放、發展中提高本領、增長才幹,讓村幹部成為學科技、會技術、闖市場的領路人;組織參觀學習,到農村經濟發達的地方去「取經」,使村幹部成為眼界寬、有見識、敢創新的闖路人。
3.村幹部既要從實際出發又要善於創新。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村幹部要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就必須立足本村實際,尊重規律,不能憑主觀想像去辦事。同時要解放思想,善於創新。
(1)要創新思路,放眼世界,瞄準市場,搞特色經營。組織帶領村民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去求生存謀發展。(2)要善於搞好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做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善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到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3)要善於教育和引導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對農民的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弘揚社會新風,建設和諧村組。(4)要認真改進領導方式,充分發揚民主。要尊重農民的創造精神,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發揮好「村民中心」的作用,讓農民群眾真正成為農村的主人。(5)要善於培育新人。要帶領農民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在本村培養一批起模範帶頭作用的各具特色的致富能手。
4.優化兩委會班子結構,盡快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村幹部是否年富力強,直接決定著農村基層組織的生機和活力。但目前從村幹部隊伍的情況看,年齡老化、班子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已經非常突出。有的村由於老支書長期「把持朝政」,不重視發展年輕黨員,致使不少有培養前途的青年被排斥在村幹部隊伍之外。因此,必須盡快把那些有發展前景的優秀中青年列為重點培養對象,不斷增加新鮮血液,切實增強村幹部隊伍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活力和先鋒模範作用,始終保持其勃勃生機。
5.理順選拔任用渠道,不拘一格選人才。目前,許多村的村幹部是由上級政府任命的,或選舉過程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甚至有些人通過拉關系走後門當上了村幹部。這樣,導致不少村幹部辦事不講政策、管理不循章法、工作隨意性大。有的村幹部事事先為自己或者家族、親友打算,有的甚至隨意欺壓百姓,拉幫結派,貪贓枉法,為所欲為。為此,必須更新用人觀念,改進理順選拔任用渠道,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德才兼備的標准,採取多種形式選准配好合格的村幹部;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拓寬選配村幹部的渠道,或由上級黨政機關及所屬部門選派,或讓村民直接選舉,或公開向社會招聘,或者從大中專畢業生中選拔。無論怎麼配備,都可試行一年的使用期,一年後由村民投票決定去留。這樣才能夠讓有能力的中青年出來挑大樑,充分發揮村幹部的帶頭作用。
6.完善監督機制。缺乏監督的權力遲早會被濫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依法監督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本質要求,進一步加強村幹部監督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村官監督制度體系,是保證村幹部依法行使職權和依法保護村民合法權益的基本條件。村官上任時必須要有施政方案,這既是對村民的承諾和信用,也是上級主管部門和村民評價與監督村官的重要依據。建議村幹部每年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向村民述職,這也是實施多重監督的一種方式。
(1)完善法律監督制度。使村幹部必須依法辦事,要自覺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對嚴重違法的要追究法律責任。(2)完善組織監督制度。強化上級黨委、政府的監督責任和意識,把上級組織檢查下級組織的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將監督寓於日常的領導、管理活動之中。上級部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村幹部,既要大力支持他們的工作,又要對其不足採取多種方式及時指導糾正。重點在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進行測評。(3)完善人民群眾監督制度。人民群眾的監督是最直接、很有效的監督。依靠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拓寬人民群眾對權力的監督渠道,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民主評議制度、民主選舉制度、,實現對權力監督的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
7.兩委要齊心協力。村黨支部與村委會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到兩委作用的發揮。村支書和村長必須要有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現在,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一些村兩委關系不協調,矛盾重重。特別是村支書和村主任出現了「兩張皮」現象,為了取得村務管理權,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遇事不商量、不溝通,致使兩委工作難以開展,甚至互相爭權奪利,互相拆台,造成村級政權的癱瘓,所以確定兩委地位,明確兩委職責,理順兩委關系,是搞好農村工作的關鍵。
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村級幹部、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村委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群眾性自治組織。黨章第32條規定,「街道、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領導本地區的工作,支持和保障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性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責。」按照上述規定,村委會必須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是處理黨支部與村委會關系中必須堅持的原則。村黨支部的職能概括地說有四條:對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落實上級的工作部署進行定向把關;對本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規劃部署;對村裡的重大問題提出決策意見;對村委會幹部進行管理、監督。這些領導職能的發揮和領導權力的行使,都要以村委會職能的發揮、嚴格的民主決策為基礎。村委會的職能主要是: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支持和組織村民發展經濟;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建議;協助鄉鎮政府開展工作;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宣傳憲法、法律、法規的國家政策等。所以,村兩委要各施其責,精誠團結,分工協作,才能搞好工作。
8.政務要公開透明。村幹部要樹立威信,贏得群眾的信賴和尊重,必須要公開政務。特別是涉及的經濟事務,要百分之百的透明。有的地方群眾對村幹部不信任、意見大,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此。
9.要完善獎懲制度。村幹部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不能忽視他們的待遇問題,這直接關繫到能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所以,一定要提高他們的待遇。一要完善對他們的的獎罰機制。對嚴重失職,甚至違法犯罪的要嚴懲;對有突出成績的,一定要重獎。二是對村支書和村長可實行准公務員制。即以臨時公務員的身份上任,在任期內有突出成績的,可以連任。連續幾任都做出突出貢獻的,可以轉為國家正式公務員。或者提拔任用。否則,按一般幹部對待,或者辭退。
10.干群要相互理解。村幹部要明確自己是村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要有服務意識,能任勞任怨。村民也要知道,村幹部是帶領村民奔小康的,他們不是完人,工作中難免有錯誤。有錯誤可以批評,但不要刁難,更不要鬧事,也不能因為村幹部工作中有一點錯誤就全盤否定,要滿腔熱情地支持他們的工作。只要干群相互理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廣大農村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④ 中青年幹部如何在新農村建設發揮中作用
內容預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中青年幹部內年實現人生容理想提供了新機遇和廣闊天地。中青年幹部作為黨組織富有朝氣最具活力的力量應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一、加強加強學習,練就一身本領是基礎中青年幹部要有真本領關鍵在於不斷地加強學習,提升工作能力。作為幹部,學習既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種精神追求和思想道德境界。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和各種矛盾沖突,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堅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站穩立場、把好方向;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更新觀念、增長見識、提……
⑤ 作為村幹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有哪些作用
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刻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
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
民的組織化程度。
⑥ 為什麼要提高農村基層幹部建設農村先進文化的能力
面對廣大農民對精神生活的新情況、新變化,如何切實提高建設農村先進文化的能力,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推動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實踐證明,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相結合,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良好效果。目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任務仍十分繁重,各地必須從加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出發,積極探索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新路子,推動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為了加快發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文化需求,必須切實加強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領導。為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要制定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明確目標。緊緊圍繞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制定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群眾需求相適應的基層文化建設目標;特別是要在改善鎮容鎮貌、村容村貌及基層文化的硬體設施上首先取得突破,實現目標。二要制定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和制度,做到照章辦事;建立和完善基層文化陣地,做到有場所、有條件開展活動;加強隊伍建設,做到有人辦事,能辦好事;保障經費投入,政府要明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必需的投入比例(可以GDP的總量為基礎),確保有錢辦事;要有政策措施保證,實行系統管理,使創建活動的各項任務和要求都落到具體單位、具體人員,建立嚴格的責任制。三要建立完善的組織領導機制。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是牽動各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質要求既要多部門都來抓,又要有一個權威部門把這些工作統一起來。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組織領導機制,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形成農村基層領導幹部抓創建活動的局面。四要狠抓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監督檢查。通過監督可以使基層文化建設的規劃得以實施,使不利於基層文化建設的做法得到盡快的糾正,使基層文化建設有更加雄厚的群眾基礎。
⑦ 為什麼要提高農村基層幹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能力
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基層政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民主管理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保證基層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是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增強農村基層幹部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增強農村基層幹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農村基層幹部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領導能力不斷增強,領導方法不斷改進。但面對農村的新形勢新任務,黨的執政能力和工作方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所以,要注意提高農村基層幹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能力。
在農村民主政治發展中,農村基層幹部要學會科學決策。決策前要廣泛聽取黨員的意見,集中黨內的智慧。發揚人民民主,要廣泛聽取廣大農民群眾的意見,考慮和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集中廣大農民群眾的聰明才智。也就是說,農村黨支部決策任何一件有關廣大村民切身利益和本村發展的重大事情,都要把農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農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決策中必須嚴格按照決策規律,遵循決策程序,保證決策的科學化和正確性。同時決策做出後,要排除一切困難和阻力,以堅強的毅力付諸實踐,並及時對決策和實施進行監督檢查,適時修訂決策,這樣才能保證決策的成效。
在農村民主政治發展中,農村基層幹部要學會依法行政。要繼續健全和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促進農村工作規范化。特別要認真總結近幾年來各地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中實行村賬託管、村務民主聽證試點、培育村務公開中心戶、建立百姓知情室等經驗,加強分類指導,進一步探索用制度規范黨員幹部的執政行為和議事決策程序,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實現農村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