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廉潔自律的事跡
1. 廉潔自律 事例
以廉為寶抄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 廉潔自律的小故事
1.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3. 關於廉潔自律的故事
周恩來的廉潔自律
星移斗轉,光陰荏苒。敬愛的周恩來同志離開我們整整20個春秋了。年前,百萬首都人民肅立十里長街,頂風冒雪,哭送周恩來靈車的動人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對周恩來懷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沒有淡薄,反而與日俱增。
那麼,周恩來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顆顆愛心?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在締造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為黨和人民建樹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他畢生嚴於律己,清正廉潔,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連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華大地,完全徹底地實踐了他「活著為人民服務,死後也要為人民服務」的宏願。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周恩來特有的純真的人格魅力,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的愛戴和欽佩,甚至連他的一些國內外政敵也不得不為之折服。
周恩來廉潔自律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貫的。在此,僅就同當前對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要求相關的一些方面,列舉一些具體事例。這樣,難免掛一漏萬,不過可以從細微處見精神。
(一)對待個人生活
衣著——在人們的印象中,周恩來總是那樣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殊不知,他僅有的幾套料子服裝,大都穿了幾十年,有的破損了,精心織補後繼續穿。有一次,他穿織補過的衣服接待外賓,身邊工作人員說這套「禮服」早該換換啦。他笑笑說:「穿補釘衣服照樣可以接待外賓。」「織補的那塊有點痕跡也不要緊,別人看著也沒關系。丟掉艱苦奮斗的傳統才難看呢!」他的襯衣磨破了,換上新的領口和袖口照舊穿。1963年,他出訪亞非歐14國,到了開羅,他換下縫補多次的襯衣,隨行工作人員不便拿給外國賓館去洗,只好請我駐埃及使館的同志幫忙,並叮囑洗時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後,感動得邊洗邊流淚。至於他穿用了幾十年破舊的睡衣、皮涼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國產手錶等,已作為珍貴文物,存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飲食——周恩來的家常飯菜很簡單,主食經常吃些粗糧,副食一般是一葷一素一湯。他規定的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的家常飯菜。他說:「四菜一湯既經濟又實惠。」他在外地視察或主持會議,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不搞特殊,離開時一定付清錢和糧票。他不僅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其他領導幹部也這樣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聽說有的領導同志帶著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費用都由地方開支,非常生氣。回北京後,他在全國第三次接待工作會議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後無論哪個領導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開支,地方一概不要負擔,都要給客人出具帳單,由本人自付。這要形成一種制度。」一位專機機長的回憶,頗為傳神地反映了他在飲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這位機長看他吃飯,掉了個飯粒在桌上,他連夾兩次才夾住放進嘴裡,笑著吃了。看到這種情景,這位機長後來感慨地說:「我心裡不禁百感交集。什麼叫廉潔,看看總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國初期,周恩來搬進了中南海西花廳,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廳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濕陰冷。身邊工作人員於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繕,但他堅決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鄧穎超出差外地時間較長,對西花廳進行了保護性維修。他回京一進門就驚訝地問:「這是怎麼回事?誰叫你們修的?!」他還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發、窗簾、吊燈等陳設。事後,對這次「修房風波」,他主動在國務院會議上作了三次檢討,向到會的副總理和部長們說:「你們千萬不要重復我的這個錯誤。」
用車——周恩來對自己乘坐的轎車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後來他經常乘坐的專車是紅旗轎車。他說:「別人不坐我坐,我喜歡國產車。」國家進口了一批高級賓士車後,有關部門想給他換一輛。他不同意,嚴肅地說:「那個賓士車誰喜歡坐誰坐去,我不喜歡,我就坐『紅旗』。」在用車問題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發,醫院看病,探親訪友,看戲等,都算作私人用車,總要叮囑身邊工作人員照章付費,從工資中扣交。
周恩來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儉朴作風,受到了長期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員交口稱贊。有位秘書說:「總理除了工作,個人一生無所他求。特別是生活的儉朴,更是眾口皆碑。」不是親眼所見是很難想像到了什麼程度。
同周恩來接觸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對他廉潔儉朴的生活作風也是贊不絕口。宋慶齡說:「周總理在個人生活和作風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樣,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
4. 廉政身邊 事例
廉政格言警句(一)
1、儉以養德,廉以立身。
2、作風要朴實,工作要扎實,任務要落實。
3、是非明於學習,名節源於黨性,腐敗止於正氣。
4、人心如秤稱量誰輕誰重,民意似鏡照出孰貪孰廉。
5、保初節易,保晚節難。百年養德難,一日喪德易。
6、廉潔從政兩袖清風德昭後世,貪圖錢財一朝失足愧對今生。
7、順境勿驕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濁勿亂當勤勤廉廉官。
8、戒酒戒色戒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9、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誇獎。
10、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
11、做人一身正氣,為官一塵不染。
12、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13、做人德為本,做事民為先,做官法為上。
14、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別能力,在誘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過能力。
15、領導幹部辦事三問:講道理時,先問自己是否明白;提要求時,先問自己是否做到;批評人時,先問自己有何責任。
16、當政之要在於興一方,為政之要在於敢創新,治政之道在於求民安,施政之本在於潔自身。
17、廉潔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
18、在職一陣子,做人一輩子。
19、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貪念毀名節。
「鄭義門」的廉政故事
編者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浦江縣「江南第一家」鄭義門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是鄭義門創建並倡導的「以德正心、以禮修身、以法齊家、以義濟世」的儒學倫理教育和孝義家風,堪稱古代文化廉政之典範,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鄭義門的儒學倫理教育和孝義家風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但其倡導的勤政廉政、仁義道德對於今天的黨員幹部同樣具有積極而深刻的教育作用。為了能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廉政教育資源,切實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浦江縣委、縣政府決定在「江南第一家」建立浦江縣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縣紀委編撰的兩期教材五易其稿,譯成白話文,匯編成兩卷「江南第一家廉政文化史」,發給全縣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學習。同時規定,今後凡是新提拔的縣管幹部或新加入黨組織的黨員,都要到這一基地接受一次廉政教育。
鄭義門對德與廉十分重視,立下「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等家規,因此從這兒出仕的173位官吏,大至禮部尚書,小至稅令,無一貪贓枉法,無不勤政廉政,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為「江南第一家」。為此,該縣紀委組織抽調人員,與有關專家一道,根據去粗取精、古為今用原則,從大量鄭義門文化史庫中,挖掘出二十餘個廉政勤政小故事,每篇言之有據,發人深省。現從中擷取四則小故事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一、鄭銖官小不忘廉
鄭義門七世祖鄭銖(1299——1355),字彥平。四歲母喪,十一歲父逝,兄弟三人,由伯母周氏撫養成人。
他和兄長鄭欽經營嘉禮莊田二千畝,收入用於家族中男女婚嫁,余資儲藏,使得一家男女大禮經費無虞。
鄭銖立志要為朝廷、百姓做點有益的事,至北京被薦於脫脫丞相,脫脫見而器之,奏為宣政院照磨管勾,統領浮屠氏事。元代的宣政院,職司宣揚一國政教,具體管理江南寺院。照磨一職,是管理檔案。鄭銖雖然只是管理員(管勾),但由於他手上的檔案都是關系和尚們的身份、等級、津貼等切身利益,最容易與和尚勾通作弊,因此前幾任照磨作偽犯科現象時有發生。他到任後,各寺院的和尚同樣紛紛向鄭銖送來許多錢幣,鄭銖嚴詞拒收,和尚們還以為自己的錢送得太少了,於是送錢的數目越來越大,屢遭拒退,真是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經過打聽,方知鄭銖來自浦江「鄭義門」,鄭義門有嚴厲的《家規》,其中規定:「子孫出仕如有贓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賄者始各自斂。
時江浙行省右丞相朵兒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勛,統領宣政院事,察知鄭銖之廉潔。在宣政院推選廉政官吏的時候,全院異口同聲齊推鄭銖為真「廉吏」。遂任命他為持檄文行部兩浙,仍一毫無所取。眾和尚說:「凡受檄來者,都想得重賄,否則,禍立見。在他們回去時,無不積錢數萬,獨鄭君兩袖清風歸去。
不久鄭銖調任上海松江等處稻田提領所大使。當時,在嘉定、華亭、上海交接帶,有田數十頃,屬於提領所轄。而都水使者(統管水利的人),要增加江淮財賦府的稅收,便重復收賦。由此,田賦苛重,農民生活非常困苦。鄭銖察情後奏於朝廷,得以免賦。同時,制止了在稻田所工作的官員隨心所欲提取精糧的現象。鄭銖官雖小,但是為官廉政,受人稱贊。
二、鄭機律己防微杜漸
鄭機,字叔慎(1361——1429),鄭義門第九世祖,明朝永樂中以賢良薦舉於朝廷;經吏部銓試,授文林郎湖廣漢川知縣,後轉任廣東省仁化縣知縣。由於自幼就讀於東明精舍,受到嚴格的儒學倫理教育及孝義家風的熏陶,任內宵衣旰食,勤政愛民,平蠻寇,修水利,獎農耕,政跡顯殊,尤其在廉潔方面,他更是嚴格要求,從點滴做起,從不收屬下及百姓的禮物,被當地百姓譽為清官。
永樂庚寅(1410年)五月初二,是鄭機五十歲生日,按照風俗習慣,應該祝賀一番。早飯間,夫人樓瓊徵求丈夫意見,鄭機吩咐樓瓊注意節約,去買一斤魚、兩斤肉、一斤豆腐和一斤黃酒,作為生日晚餐,說完後就到公堂料理事務去了。晚餐時鄭機看見桌上擺滿了名貴佳餚,大大超過了早上計劃的標准,剎時拉下臉面,怒責夫人:「你也學過鄭氏家規,家規第八十八條明確規定『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於譜圖上削去其名,死則不入祠堂'。儉可養廉,奢則生腐,你難道忘了嗎……」樓瓊當然不會忘記威嚴的家規,在丈夫的嚴厲責問之下,她只好吐露了真情。
原來,鄭機手下有位名叫章玉的典吏,平時工作很賣力,受到鄭機器重,相互間關系也較好。章玉在知縣夫人買菜回來時得知今日是知縣大人的五十壽誕。章玉想,知縣平時節衣縮食,一身清廉,是從不收受他人禮物的,但在五十歲生日之時,買幾道好一點的菜,讓他補補身子,作為一個部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 ,他說服了知縣夫人自己花錢買來幾道好菜,請夫人晚上一並燒來吃。夫人也覺得在理,又沒有違反原則,況且章玉的一片真心實為盛情難卻。
鄭機聽了夫人的表述之後,仍怒氣不消,說:「俗話說『拿人家的手軟,吃人家的嘴軟',腰桿子就硬不起來了。這次既然已燒好了,不能原物退還,但必須退還等價錢兩,分文不少。」
次日 ,鄭機叫來章玉認真地說:「你的心意我領了,但你的行為將陷我於不義。」隨後掏出九錢銀子還章玉。章玉見狀連忙退卻:「大人生日,買點東西吃吃又何妨?」鄭機看章玉還沒認識到問題所在,再次正色道:「你我身為朝廷官吏,食俸祿,理應集中精力忠君效國,不要讓人家以為你把精力花在巴結上司上,那是於你的名聲亦是不利的。況你我關系較好,理解我支持我是對我最大的關心,請不要敗壞我及我家族的名聲。」
章玉聽後從心底里佩服鄭機的為人:「大人你是真正的清官,說到做到,剛正不阿。但由於前幾任知縣的腐敗,現縣吏的思想上仍沿襲著舊風陋習,陽奉陰違,送禮的多,受賄的也多,治賄還必須花大力氣。」鄭機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後,在城門口貼出了一張官告,主要內容是嚴禁饋送受賄,有受賄行為的官吏要主動退贓,可獲從輕。又歡迎鄉民直接告狀,查實有賄情又不主動退還者,必視情節輕重給予懲辦。布告一出,有自首的,有告狀的,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一批貪官得到應有懲處,一批廉潔奉公的官吏得到表揚,人心大快,社會風氣隨之轉好。
三、鄭銖杜絕斂財惡習
明永樂元年,永樂皇帝頒下聖旨,任命浦江鄭義門第九世鄭銖為湖廣道監察御史,出使廣東南閩,撫安軍民。
一介布衣之士的鄭銖,受此重任後,念念不忘「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蹈貪黷,以忝家法」的家訓。深入基層察訪,體恤黎民疾苦,夜不入眠,構思治理良策。
忽一日聞報,有人求見,遂升堂入座,見數名鄉間紳士抬一條五尺有餘的蟒蛇,跪於堂上。聲稱:「叩見大人,草民特來獻禮」。鄭銖暗思,本官初來乍到,未建政績,平白送禮為何來?遂命退回。叩見者唯唯從命,抬蟒蛇而返。越三日,又抬六尺有餘的蟒蛇叩見。鄭銖又命退回,並說:「本官決不妄取百姓絲毫財物,以後若再如此胡鬧,杖你們五十大板。」叩見者懨懨而去。又過三天,更抬一條七尺有餘的巨蟒跪於堂下求見,用懇求的語氣說:「大人開恩,草民組織人員,在深山叢林中搜尋,今幸得此罕見巨蟒,再大無法尋覓,大人如再不收受,只得聽憑大人處置了。」鄭銖愕然而責之道:「何故獻蛇?為何三番五次不聽?許你等細細道來,有理尚可,否則處你等五十大板。」獻蛇老叟顫巍巍地說:「本地習俗,凡新官上任到此,須獻蟒蛇一條,以表草民們的敬意。至於蟒蛇何用,大人可將其切成條狀風干,蒸飪食用,其味鮮美可口,食後有清涼散毒之效用。前幾次獻蟒蛇,大人不收受,草民們認為大人嫌小,所以化九牛二虎之力,從深山中捕得今天這條罕見巨蟒,真是大人福大,萬望大人開恩,不加草民之罪。」說畢叩頭不起。鄭銖聽後,連命差役攙扶下跪鄉民,並和顏悅色地說:「本官初到南閩,不悉本地風俗,枉累你們費了這般周折,實感有愧。」遂命差役收下蟒蛇,將自己五兩餉銀作酬金,付予鄉民。鄉民再三推辭不受。鄭銖說:「本官決不一毫妄取於民,如不收銀子,請退回蟒蛇。」叩見者見大人主意已定,又驚又喜地收起銀子道謝而去。
是夜,鄭銖浮想聯翩,《家規》曰「子孫倘有出仕者,當早夜切切報國為務,撫恤下民,實如慈母之保赤子」,細思白天獻蛇一幕,豈非貪官所作的斂財勾當。逐立馬提筆寫道:「獻蟒蛇的習俗,實乃貪官斂財的一種伎倆,今後予以取締。官吏中有行貪污受賄卑鄙勾當的,嚴懲不貸雲雲」。張貼於公眾場所。
鄭銖在任期間,清正廉明,秉公執法,依法治理。對貪官污吏,正直敢言。不怕強權,受理貪污案件十有餘起。領導百姓組織民團,保護鄉村安寧,教育百姓擁軍,士兵愛民,倡導百姓開荒造田,終於使一方能保持溫飽。
鄭銖任滿還朝,仍兩袖清風,贏得百姓的愛戴。臨行之時,百姓為頌其功德,特置了一把萬民傘,為其遮陽避雨,夾道揮淚送別。
四、鄭祖琛嚴懲貪官
鄭祖琛,字和佩,號獻之(1784——1851),浦江縣人,鄭義門第二十三代孫(遷居吳興雙林),天資聰敏,一目十行。清朝嘉慶進士。箕風畢雨,為官清正。在江西任按察使時,玉山縣孫知縣要求撥一筆款子,用來興修水利。向朝廷申報後,朝廷撥下專款,鄭祖琛要其專款專用。事後孫知縣卻把這筆銀子塞進了自己的腰包。實際上沒有修堤,亦未築塘,卻虛報興修水利功績。鄭祖琛本要去玉山巡查,但忙於鄰縣事務,一直拖到秋天。
鄭祖琛去玉山縣巡查時,正當旱情嚴重,沿途田地乾裂,禾稻乾枯。路上百姓三五成群,攜妻帶子,前往浙江討飯。深入調查後,才知真相。
原來孫知縣的計劃是要開一條水溝,把水引向高田。由於水溝必經一處高坡,高坡的主人是當地的大財主,姓胡名山,有錢有勢。高坡上頭是胡山的祖墓。聽地師說,高坡是龍脈,如果從中開一條水溝,等於鑿斷了龍脈,胡山家必將招來災星。為此,胡山不惜一切代價,買通孫知縣的二姨太。二姨太姓林,很有姿色,深得孫知縣的寵愛,林姨太的枕頭風,孫知縣總是言聽計從。林姨太說:「三年窮知府,十萬雪花銀,一任窮知縣,金銀上千斤。你兩年知縣到如今,什麼也沒撈到,胡山這塊肥肉不吃的話,恐怕過了這村,就沒那店了。」孫知縣說:「這白花花的銀子我也喜歡,只怕今年天旱,這田地無收成,後果不堪設想。」林姨太說:「這幾十年只旱一次,去年不是很好的過來了?只要挨過了今年,明年任滿就可升遷。」孫知縣面對金錢的誘惑,失去良知;索性把朝廷撥款也塞進了自己的腰包。只是虛張聲勢,修了幾處小池塘,卻謊報功績。偏偏今年碰到旱災,偽情暴露,立見眼前。
鄭祖琛將孫知縣押往京城待辦,將其家產全部沒收,救濟災民。並張貼安民告示,開倉放糧,召流離者回鄉,興修水利,確保來年豐收。
5.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監督員
呵呵,你這樣的問題估計在問題結束後也不會有人給你解決。因為農村基層黨專風廉政監督員這一屬做法在各地尚屬創新階段,並不普遍。這部分廉政監督員一般由村裡比較負責任、形象好的黨員兼任。事跡和總結材料,各地都是初搞。所以要材料參考的話,估計你得找職業「槍手」才行。
在此給你幾點提綱式的建議吧。一、加強學習,提高個人思想政治和執紀監督的素質。二、融會貫通,強化農村黨風廉政監督能力。三、為民服務,著力幫助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四、輔助配合,協助紀檢監察機關搞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五、以身作則,樹立農村基層監督員良好形象。
以上,你可以作為幾個大題目,在各部門分別加上你自己的做法即可。通篇多加點數字和事例,更彰顯你材料的真實性和先進性。
6. 自古以來廉潔自律的典型事例
周恩來的廉潔自律
星移斗轉,光陰荏苒。敬愛的周恩來同志離開我們整整20個春秋了。20年前,百萬首都人民肅立十里長街,頂風冒雪,哭送周恩來靈車的動人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對周恩來懷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沒有淡薄,反而與日俱增。
那麼,周恩來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顆顆愛心?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在締造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為黨和人民建樹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他畢生嚴於律己,清正廉潔,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連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華大地,完全徹底地實踐了他「活著為人民服務,死後也要為人民服務」的宏願。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周恩來特有的純真的人格魅力,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的愛戴和欽佩,甚至連他的一些國內外政敵也不得不為之折服。
周恩來廉潔自律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貫的。在此,僅就同當前對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要求相關的一些方面,列舉一些具體事例。這樣,難免掛一漏萬,不過可以從細微處見精神。
(一)對待個人生活
衣著——在人們的印象中,周恩來總是那樣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殊不知,他僅有的幾套料子服裝,大都穿了幾十年,有的破損了,精心織補後繼續穿。有一次,他穿織補過的衣服接待外賓,身邊工作人員說這套「禮服」早該換換啦。他笑笑說:「穿補釘衣服照樣可以接待外賓。」「織補的那塊有點痕跡也不要緊,別人看著也沒關系。丟掉艱苦奮斗的傳統才難看呢!」他的襯衣磨破了,換上新的領口和袖口照舊穿。1963年,他出訪亞非歐14國,到了開羅,他換下縫補多次的襯衣,隨行工作人員不便拿給外國賓館去洗,只好請我駐埃及使館的同志幫忙,並叮囑洗時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後,感動得邊洗邊流淚。至於他穿用了幾十年破舊的睡衣、皮涼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國產手錶等,已作為珍貴文物,存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飲食——周恩來的家常飯菜很簡單,主食經常吃些粗糧,副食一般是一葷一素一湯。他規定的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的家常飯菜。他說:「四菜一湯既經濟又實惠。」他在外地視察或主持會議,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不搞特殊,離開時一定付清錢和糧票。他不僅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其他領導幹部也這樣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聽說有的領導同志帶著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費用都由地方開支,非常生氣。回北京後,他在全國第三次接待工作會議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後無論哪個領導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開支,地方一概不要負擔,都要給客人出具帳單,由本人自付。這要形成一種制度。」一位專機機長的回憶,頗為傳神地反映了他在飲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這位機長看他吃飯,掉了個飯粒在桌上,他連夾兩次才夾住放進嘴裡,笑著吃了。看到這種情景,這位機長後來感慨地說:「我心裡不禁百感交集。什麼叫廉潔,看看總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國初期,周恩來搬進了中南海西花廳,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廳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濕陰冷。身邊工作人員於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繕,但他堅決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鄧穎超出差外地時間較長,對西花廳進行了保護性維修。他回京一進門就驚訝地問:「這是怎麼回事?誰叫你們修的?!」他還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發、窗簾、吊燈等陳設。事後,對這次「修房風波」,他主動在國務院會議上作了三次檢討,向到會的副總理和部長們說:「你們千萬不要重復我的這個錯誤。」
用車——周恩來對自己乘坐的轎車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後來他經常乘坐的專車是紅旗轎車。他說:「別人不坐我坐,我喜歡國產車。」國家進口了一批高級賓士車後,有關部門想給他換一輛。他不同意,嚴肅地說:「那個賓士車誰喜歡坐誰坐去,我不喜歡,我就坐『紅旗』。」在用車問題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發,醫院看病,探親訪友,看戲等,都算作私人用車,總要叮囑身邊工作人員照章付費,從工資中扣交。
周恩來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儉朴作風,受到了長期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員交口稱贊。有位秘書說:「總理除了工作,個人一生無所他求。特別是生活的儉朴,更是眾口皆碑。」不是親眼所見是很難想像到了什麼程度。
同周恩來接觸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對他廉潔儉朴的生活作風也是贊不絕口。宋慶齡說:「周總理在個人生活和作風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樣,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
7. 求現代廉政典型事跡
周恩來的廉潔自律
星移斗轉,光陰荏苒。敬愛的周恩來同志離開我們整整20個春秋了。20年前,百萬首都人民肅立十里長街,頂風冒雪,哭送周恩來靈車的動人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對周恩來懷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沒有淡薄,反而與日俱增。
那麼,周恩來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顆顆愛心?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在締造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為黨和人民建樹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他畢生嚴於律己,清正廉潔,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連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華大地,完全徹底地實踐了他「活著為人民服務,死後也要為人民服務」的宏願。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周恩來特有的純真的人格魅力,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的愛戴和欽佩,甚至連他的一些國內外政敵也不得不為之折服。
周恩來廉潔自律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貫的。在此,僅就同當前對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要求相關的一些方面,列舉一些具體事例。這樣,難免掛一漏萬,不過可以從細微處見精神。
(一)對待個人生活
衣著——在人們的印象中,周恩來總是那樣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殊不知,他僅有的幾套料子服裝,大都穿了幾十年,有的破損了,精心織補後繼續穿。有一次,他穿織補過的衣服接待外賓,身邊工作人員說這套「禮服」早該換換啦。他笑笑說:「穿補釘衣服照樣可以接待外賓。」「織補的那塊有點痕跡也不要緊,別人看著也沒關系。丟掉艱苦奮斗的傳統才難看呢!」他的襯衣磨破了,換上新的領口和袖口照舊穿。1963年,他出訪亞非歐14國,到了開羅,他換下縫補多次的襯衣,隨行工作人員不便拿給外國賓館去洗,只好請我駐埃及使館的同志幫忙,並叮囑洗時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後,感動得邊洗邊流淚。至於他穿用了幾十年破舊的睡衣、皮涼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國產手錶等,已作為珍貴文物,存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飲食——周恩來的家常飯菜很簡單,主食經常吃些粗糧,副食一般是一葷一素一湯。他規定的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的家常飯菜。他說:「四菜一湯既經濟又實惠。」他在外地視察或主持會議,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不搞特殊,離開時一定付清錢和糧票。他不僅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其他領導幹部也這樣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聽說有的領導同志帶著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費用都由地方開支,非常生氣。回北京後,他在全國第三次接待工作會議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後無論哪個領導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開支,地方一概不要負擔,都要給客人出具帳單,由本人自付。這要形成一種制度。」一位專機機長的回憶,頗為傳神地反映了他在飲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這位機長看他吃飯,掉了個飯粒在桌上,他連夾兩次才夾住放進嘴裡,笑著吃了。看到這種情景,這位機長後來感慨地說:「我心裡不禁百感交集。什麼叫廉潔,看看總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國初期,周恩來搬進了中南海西花廳,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廳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濕陰冷。身邊工作人員於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繕,但他堅決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鄧穎超出差外地時間較長,對西花廳進行了保護性維修。他回京一進門就驚訝地問:「這是怎麼回事?誰叫你們修的?!」他還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發、窗簾、吊燈等陳設。事後,對這次「修房風波」,他主動在國務院會議上作了三次檢討,向到會的副總理和部長們說:「你們千萬不要重復我的這個錯誤。」
用車——周恩來對自己乘坐的轎車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後來他經常乘坐的專車是紅旗轎車。他說:「別人不坐我坐,我喜歡國產車。」國家進口了一批高級賓士車後,有關部門想給他換一輛。他不同意,嚴肅地說:「那個賓士車誰喜歡坐誰坐去,我不喜歡,我就坐『紅旗』。」在用車問題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發,醫院看病,探親訪友,看戲等,都算作私人用車,總要叮囑身邊工作人員照章付費,從工資中扣交。
周恩來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儉朴作風,受到了長期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員交口稱贊。有位秘書說:「總理除了工作,個人一生無所他求。特別是生活的儉朴,更是眾口皆碑。」不是親眼所見是很難想像到了什麼程度。
同周恩來接觸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對他廉潔儉朴的生活作風也是贊不絕口。宋慶齡說:「周總理在個人生活和作風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樣,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
8. 廉潔自律小故事
吃完飯,用菜葉抹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