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作用發揮不強
1. 村幹部如何發揮自身作用打贏脫貧攻堅戰
駐村幹部在扶貧脫貧中的作用,是引導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更重要的是發揮駐村幹部專政策牽線屬、產業牽線、教育牽線、金融牽線等中間橋梁作用,通過駐村幹部的搭橋引線,讓貧困村、貧困戶有機會有渠道直接參與到脫貧中來,讓農村農民有選擇權和決定權,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農民自身的覺悟和自身素質。在脫貧過程中,遇到資金問題,道路交通問題,生態建設問題,教育資源不足問題等這些單個村戶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駐村幹部的援手,與相關部門溝通到位,推動重大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大問題的解決出口出現後,再引導農民全程參與到脫貧中來,這樣,駐村幹部和群眾各自在脫貧中的作用,相得益彰,最大限度的激發要脫貧、快脫貧、會脫貧的狀態。
2. 什麼是農村幹部,農村幹部應發揮什麼作用
目前,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迅速掀起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新高潮。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是學習實踐活動的延展和深化,作為一名農村黨員、村幹部,應積極發揮「五員」作用,全力助推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
一是發揮「宣傳員」作用。針對農村部分黨員年齡偏大、
文化
偏低、能力偏弱的現象,農村黨員、村幹部應充分發揮自己接觸信息廣、學習速度快、掌握知識多等優勢,主動請命擔當本村創先爭優活動的「宣傳員」。一方面積極向群眾宣傳黨的支農惠農政策及法律法規,一方面讓老黨員和老幹部「人在家中坐,能知天下事」。並採取編唱快板、製作山村小調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宣傳創先爭優活動,使活動更加生動活潑、不斷深入民心。
二是發揮「信息員」作用。信息是決策者進行成功規劃的基礎,農村黨員、村幹部應積極充當「土記者」、「情報員」,及時搜集上報本村開展活動的信息,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和溝通聯絡等工作。同時,按照「雙崗雙責」方式開展工作的要求,利用節假日、周末休息等空檔時間,發揚「5加2,白加黑」等精神,協助鎮創先爭優活動辦公室收集群眾反映最強烈、最迫切的利益問題並進行歸納整理,為上級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提供第一手資料。
三是發揮「調研員」作用。農村黨員、村幹部應堅持走訪農戶,經常與村民交流,時時做群眾的貼心人,熟悉掌握村情民意,把握「三農」發展規律。通過聽群眾意見、看發展現狀等方式,著力找准本村存在的突出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進一步找准發展路子、理清發展思路,從而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要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察民情、問農事,與老黨員、致富能手促膝交談,共商發展大計,共話致富之策。
四是發揮 服務員」作用。農村黨員、村幹部應按照服務農村、服務群眾、服務科學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思想活、懂技術、知法律等特長,深入村組開展以「進百家門、聽百家言、知百家情、交百家友」為主要內容的「四百」活動,幫助農村黨員、返鄉農民工、種養殖大戶排憂解難、謀劃出路、發展經濟。並主動聯系農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貧困老黨員、生活困難戶,做到常登門拜望,常了解情況,常與其交心談心,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五是發揮「實干員」作用。「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農村黨員、村幹部要把學到的東西有效地用在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的具體實踐上,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為民服務的行動中來。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埋頭實干做表率,帶動群眾忙致富;要把事事爭一流、樣樣爭第一作為學習工作的根本要求,自我加壓,永不退縮。同時,要結合實際,科學描繪本村發展藍圖,並以一流的目標激發一流的干勁、以一流的干勁干出一流的業績。
3. 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有什麼對策建議
問題:
一是重業務、輕黨建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個別單位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的傾向,對黨建工作責任制執行不力,就黨建抓黨建,務虛不務實,缺乏具體措施,致使疏於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監督和管理,班子軟弱渙散。個別單位特別是一些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形同虛設,基本沒有黨組織的單獨活動,支部活動則被幹部職工活動和行政行為所代替。
二是黨組織領導方式不能完全適應發展需要。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傳統的領導管理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特別是農村青壯年農民大量外出,農村人口「空殼化」和黨員流動性增強,並由此產生流動黨員管理難、教育難,黨員發展難,組織學習難,後備幹部培養難,村級幹部選拔難等一系列問題,對基層黨組織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三是黨組織服務基礎比較薄弱。由於自然條件制約和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鄉鎮財政和村集體經濟薄弱,修路、架橋等公益事業無力去辦,鄉、村幹部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上跑"爭項目、討錢要物資上,從而嚴重削弱了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行政能力和為民服務能力,極大地影響了農村基層組織的自身建設。
四是黨員隊伍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凸顯,特別是農村黨員老齡化已成為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以石嘴山為例,全市共有農村黨員9301名,其中60歲以上黨員3138名,占農村黨員總數的33.7%,超過三分之一,黨員老齡化問題已經比較嚴重,給黨組織正常開展活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五是黨員教育培養缺乏有效途徑。一些基層黨組織制度不完善,管理鬆懈,組織生活不健全,「三會一課」制度堅持和落實不夠,抓黨員隊伍建設力度不大、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一些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較落後,思路不寬、辦法不多、形式單一,再加上少數黨員黨性意識淡薄,「三不」黨員時有發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好與不好,既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也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任務、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須適應時代要求和發展需要。
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轉變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立足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整合和開發優勢資源,引進和組建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及服務機構、服務網點,引導社會力量強化服務。合理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推進星級服務型黨組織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有效地整合各類組織資源、社會資源,切實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服務組織有實力、運行好、能發揮作用。
二是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推行公推直選、黨員差額直選等方式,切實把那些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群眾公認的優秀幹部選進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採取從農村各類人才中選,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社區任職或掛職,加大大學生村官培養選拔力度等措施,切實選好配強村、社區黨組織班子,特別是要選出服務意識強、工作能力強,有思路、有辦法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
三是著力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嚴把黨員「入口」,加大在青年農民、工人、優秀青年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力度,穩妥推進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疏通黨員「出口」。建立基層黨代表列席市、縣(區)委常委會議制度,實行黨員旁聽基層黨工委會議制度,推行鄉鎮黨代會年會制,推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民服務,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平台,引導黨員參與基層社會管理和社會公益事業。
四是建立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採取新建、改造、置換、劃撥等手段,加快解決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缺乏的問題,打造設施完備的服務平台。完善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基層黨建工作問責機制,完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津貼發放制度,認真落實村、社區幹部補貼、社會保障及基層黨建工作保障等制度,加大「以獎代補」力度,帶動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水平和做群眾工作能力。
4. 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得到不斷加強。但是,面對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作用發揮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執政意識有所淡化,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當前「四個多樣化」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受到很大的沖擊。在農村,不少農村黨組織認識不到自己的領導作用對黨的執政地位的意義和影響,他們覺得「執政是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的事,與我們基層幹部關系不大」。一部分黨員幹部認為,自己的身份離「執政」十分遙遠,執政意識薄弱。導致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新當選的黨員幹部缺乏奉獻精神,出現黨性觀念淡化,理想信念動搖等不良傾向,只顧自家發財致富,無心辦理民事村務。二是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制約了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目前,農村黨員所受的教育程度相對較低,造成了他們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普遍較差,對市場經濟還停留在粗淺和模糊的認識水平上,對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質准備。
三是管理模式嚴重滯後,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產方式從單一的農業生產轉變為多種經濟方式並存,農村的社會發展和黨建工作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但有些基層黨組織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意識不強,缺乏改革精神。整天忙於事務性工作,「大事小事一把抓」,不能做到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四是群眾工作能力弱化,導致了基層黨群干群關系不和諧。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需求、各種利益關系的分配整合,必然引發出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有些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這就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提高自己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但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隨著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的改善,形成了基層組織機關化的傾向,整天坐在機關里應付面上工作,而沒有真正地深入農村群眾,導致很多基層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缺乏深厚的群眾感情和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當與群眾的意見不一致時,不善於用說服、教育的辦法去引導,習慣於用命令、壓服的方法去要求群眾。缺乏解決群眾問題的本領,使農村中的矛盾升級,引發上訪,甚至發生群體性事件,導致部分地方農村基層黨群干群關系不夠和諧。
5. 如何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 提高戰鬥力
(一)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為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供組織保證。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支部強不強,關鍵在班長。培養選拔一個堅強有力的班子,特別是一個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領頭雁」,是增強村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關鍵。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主要採取「八字」工作法,強力推進村黨組織班子建設。一是「輸血」。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一方面加大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力度,把基本素質好、發展前景好、精神狀態好的優秀黨員、復員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納入村級班子建設的後備人選,建立了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作為村級班子建設的血液供應站。同時,實施了「大學生村幹部」計劃,向農村輸送大專以上村幹部316名,其中從應往屆高校畢業生中選聘「大學生村幹部」137名,給農村幹部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壯骨」。把實施「雙強」工程作為增強村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主要途徑,積極實施「四個培養」: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把致富能手中的優秀黨員培養成村幹部、把優秀村幹部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大力培養「雙強」群體,支部書記「雙強」率達到了75%,村幹部「雙強」率達到了65%。三是「扶志」。針對農村基層幹部進取心不強、素質不高等問題,實施了素質工程,按照《商水縣2006-2010年農村基層幹部培訓規劃》,採取縣鄉黨校系統性培訓、黨員幹部基地實踐式培訓、黨員電化普及式教育等多種方式,培訓基層幹部6200多人次,培訓農村黨員2.6萬人次,提高了農村幹部的政治理論素質。四是「治癱」。採取「輸血」與「造血」並重,整治與幫扶並舉的辦法,對症下葯,分類實施,整治癱瘓、半癱瘓村「兩委」班子52個,其中18個後進村黨組織跨入「五個好」行列,29個轉化為二類黨組織。
(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為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供人才基礎。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是黨的最基本的組成要素。要提高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和戰鬥力,必須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的黨員隊伍。一是壯大黨員隊伍,解決選拔幹部隊伍的源頭不足問題。制定了發展黨員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進一步明確發展黨員的目標任務,每個村黨組織每年要發展1名黨員,培養3名以上入黨積極分子。同時,突出了發展黨員的重點,積極培養和吸收優秀青年入黨,特別是把致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積極分子作為發展黨員的對象。通過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黨員隊伍,拓寬了選拔村級黨組織成員的視野,解決了村級幹部「來源短缺」問題。二是加強教育,解決農村黨員整體素質不高問題。在利用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對農村黨員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村黨員的致富、帶富能力的基礎上,加強了理論教育,認真學習黨章和黨的基本理論,強化農村黨員的宗旨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履行黨員義務,始終保持先進性。三是強化管理,解決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太弱問題。在落實黨員教育管理規章制度的同時,開展了農村黨員設崗定責、黨員聯系戶、黨員責任區等主題實踐活動,使農村黨員由「無職」變「有職」,由「無位」變「有為」。張明鄉在流動黨員管理上,建立了「一委一聯」、「一人一書」、「一人一薄」、「一人一證」、「一季一訪 」、「一年一評」六項制度,並在外出務工黨員集中地建立黨支部,抓好流動黨員的日常管理,充分發揮了流動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三)加強農村經濟建設,為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供物資後盾。發展農村經濟是廣大群眾的最大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關鍵,也是使村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的需要。部分村黨組織在群眾中失去了凝聚力和號召力,與缺乏帶領群眾致富的新辦法、發展經濟滯後有密切的關系
6. 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功能存在哪些問題
(一)黨支部的整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
一是支部班子作用差。一方面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能及時完成上級黨委、政府布置的各項任務,尤其是計劃生育工作都由駐村幹部包辦代替;另一方面,黨支部對本村的經濟發展缺乏長期的整體規劃,心中無數。因此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無門路。
二是村級經濟基礎薄弱。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村幹部家庭收入以農業收入為主,村(居)幹部待遇偏低,從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黨支部為群眾辦實事不多。農村多數地區由於受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交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少數村黨支部為群眾辦實事不多,造成黨員對支部沒有凝聚力,支部在群眾中沒有號召力,群眾對支部失去信任感。四是部分支部對發展黨員工作做得不夠,抓得不實。黨組織缺乏新鮮血液,少數村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況。
(二)基層幹部隊伍素質偏低,管理滯後,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一是少數黨員幹部素質不高,對學習理論採取實用主義態度,認為身在農村,關鍵是經驗,學不學理論關系不大,不想學習,也不願學習。個別「班長」自身要求不嚴,對黨的方針政策不能正確理解,對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深不透。另外,相當數量的村幹部實踐能力不強,尤其缺乏農業科技指導和經濟管理能力。
二是少數幹部作風不實,在工作上追求形式主義,不願主動深入農戶了解群眾意願和想法。有的幹部甚至存在「一年干,二年看,三年等著換」的思想,工作上急功近利,短期行為嚴重,對農民索取多服務少,傷害群眾利益,干群關系緊張。
三是一些基層幹部民主意識不強,大權獨攬,對項目引進的投資、產業的布局與發展不進行科學分析、民主決策,個人拍腦袋說了算。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不走群眾路線,與村民說理通氣不夠,造成村民對政策的不理解。四是少數幹部紀律不嚴。他們把工作當成累贅,整天不思進取,不談工作,而是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吃喝玩樂上,敗壞黨風,損害了黨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三)黨員結構不合理,思想復雜化,制約了基層組織活力的發揮。
在農村經常能夠聽到許多黨員抱怨支部生活、學習越來越少,有的甚至一年一次會都開不了,談何學習教育。究這些變化的原因,一是對黨組織的依賴性明顯降低。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實行雙層經營體制,賦予了農民極大的生產自主權,人們的就業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農村黨員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對黨組織的依賴性明顯降低,黨員意識有所退化。
二是黨員的宗旨意識和理想信念日益弱化。市場經濟的發展使農村相當數量的黨員的市場觀念、商品觀念、利益觀念日益增強,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許多黨員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經濟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負面影響,重利益輕理想,實用主義、利己主義至上。社會上客觀存在部分黨員領導幹部腐化墮落,對農村黨員的信念和感情,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傷害。
三是先鋒模範作用難以發揮。目前,農村黨員作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上。由於歷史的原因,農村大部分黨員文化低、年齡大,有的甚至老弱病殘,無力在發展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農村黨員義務和權利失衡。一些農村基層組織只注重要求黨員履行義務,要求他們在計劃生育、義務出工等多項工作中帶好頭,卻忽視了尊重黨員的權利,對農村黨員的心理造成一定消極影響,挫傷了廣大黨員的工作積極性。
(四)黨員市場經濟意識淡薄,依賴思想嚴重,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精神。
一是小農經濟意識根深蒂固。除少數黨員能規模化發展產業外,多數黨員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過著「早上看日頭,白天拿鋤頭,晚上靠枕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傳統生活,基本處於自給自足經濟狀態,對市場經濟缺乏高度認識和開拓創新意識,發展農村經濟根本談不上規模經營。更有少數黨員生活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二是「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自力更生、開拓創業精神。由於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後勁不足;人均收入少,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科技型、知識型、創新型人才奇缺,勞動力素質低下等因素制約著農材經濟發展。而少數幹部精神狀態不佳,不講政治,不講正氣,在原則問題上奉行好人主義, 「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工作不求高標准,只求過得去,「等、靠、要」思想嚴重,「軟、懶、散」傾向突出,工作難出成效。